第五百五十四章 藩王不够用了

后世的伟人都说了,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

就像是温体仁和施凤来平时也有些互相看不顺眼一样,南京和北京的这两套朝廷班子要是互相能看的顺眼,那才是令人头疼的大问题。

手下之间互相看不顺眼才体现了老大的存在,要不然的话还要老大干什么?弄死总是骑在大家头顶上拉屎的老大不是更好?

等着几人大眼瞪小眼的互瞪了半天之后,崇祯皇帝才命王承恩将郑芝龙的奏报递给了几人:“都瞧瞧,这么一个大岛,而且又是南海舰队发现的,该怎么处理?”

崇祯皇帝也很蛋疼。

满是昆仑奴的地方,又怎么可能是个岛?那是后世传言人类文明起源的黑非洲啊!

虽然郑芝龙在奏报里说的很明白,连怎么追击西班牙人,怎么遇上飓风,怎么意外的发现了黑叔叔又是怎么起的冲突都写的很详细,崇祯皇帝依然很蛋疼。

上一次发现澳大利亚的时候就是因为这家伙遇上了飓风,这回发现黑非洲又是因为遇上了飓风。

莫非郑芝龙因为名字里点了个龙字,所以连龙王爷都在帮他?所以,龙王爷的业务地盘都已经拓展到了黑非洲那边?印度洋还是大西洋来着?或者太平洋?

地理课上睡觉时间比听课时间更多的崇祯皇帝根本就没有记住这几个大洋的名字,连非洲和大明的相对地理位置都有些搞不太清楚。

当然,地理位置这种小事并不是关键,关键在于对郑芝龙该怎么封赏,还有非洲大陆那块地方该怎么处理。

上一次发现新明岛的大功让郑芝龙得了些封赏,但是崇祯皇帝和五军都督府对于当时的南海舰队依然有些提防心理。

毕竟是海盗组织转型为正规军,对比起其他的水师和陆地卫所来并不是那么让人放心。

所以郑芝龙得到的封赏其实是有些表面功夫的,实际上得到的好处其实很少,连郑芝龙本人对此也是心知肚明。

但是这一回又让这家伙发现了非洲大陆,若是再玩什么花活,卫所的士卒们怎么看崇祯皇帝?其他的将领们怎么看崇祯皇帝?天下人又怎么看崇祯皇帝?

而且最为关键的是,非洲大陆啊,就像是张塘主说的,有狮子有鲸鱼,有ak有狙!各种资源多的一逼,而且还盛产钻石来着?

朕是不是应该弄一颗什么帝国之星给皇后的凤冠镶上去?钻石那玩意该怎么打磨来着?

在线等,挺急的。

崇祯皇帝的思维明显开始跑偏,但是看着郑芝龙奏报的温体仁等人却不敢有丝毫的跑偏。

明众人都看过了之后,五军都督府的大头子朱纯臣才躬身道:“启奏陛下,以郑芝龙之功,已经足以封公。

但是考虑到以后还要征战佛朗机与诸多海外之国,倘若此时便封公,以后未免封无可封?”

徐弘基沉吟了半晌之后,便开口道:“启奏陛下,臣以为成国公所言未免有失偏颇。”

见朱纯臣低着头瞪向了自己,徐弘基不慌不忙的接着开口道:“以郑芝龙之功,封公本就是应有之意。

至于以后的封赏,那新发现的大岛面积广阔无比,划一块地给他也就是了。”

刚刚说完,徐弘基就听到朱纯臣冷哼了一声:“划土而治?异姓王?”

徐弘基闻言,心中也不禁暗笑不已。

前段时间的时候,崇祯皇帝是怎么说的来着?不要提心赏无可赏?军功换封地?朱纯臣这老糊涂是忘了吧?

没有理会朱纯臣,徐弘基接着躬身道:“陛下之前曾有言在先,国公便可凭军功换一块封地,郑芝龙封公之后如何不能换取一块封地给后人?

有郑芝龙的例子在先,其他的国公和将领何人不为陛下效死?”

这种明显涉及到军方的话题,温体仁和徐钰山等文官系统的扛把子明显不太合适发言,当下便闭口不言。

但是在场众人皆是心动不已。

封地啊,虽然说脑袋上面还有朝廷和军府,再往上还有崇祯皇帝,地盘也小了些,但是这好处也足以动人心了。

不来朝天子的时候,关上门跟土皇帝有什么区别?

朱纯臣听到徐弘基的话之后,也把崇祯皇帝之前说过的这些事儿给想起来了。

虽然看着徐弘基不顺眼,但是这种对于所有人都有好处的事情,自己为什么要一定跳出来反对?

自己也是受益的一员!

崇祯皇帝见两人不吵了,干脆笑道:“此事不必再争论了,郑芝龙的功劳已经足够封公了,其他人应有的封赏,两位爱卿也商量一番报与朕知。”

说完之后,崇祯皇帝又将目光投向了温体仁、施凤来和徐钰山:“对于这片新发现的大岛,三位爱卿有何看法?”

温体仁当先便躬身道:“启奏陛下,臣以为此地远离我大明,倒不如依新明岛之例,分封藩王而治之。”

徐钰山却冷哼道:“温阁老所言极是,只是不知道我大明还有多少藩王可以移封过去?

陛下春秋鼎盛,至今只有两位皇子也皆未成年,如何分封?”

听徐钰山提到了自己的两个儿子,崇祯皇帝顿时蛋疼的道:“朕早就决定封皇长子为辽王,皇次子还小,尚未定议,众位爱卿再择他人吧。”

听到崇祯皇帝的话后,底下的三人顿时面面相觑。

皇长子出生之时就已经定议了分封辽王,这事儿天下人都知道,但是皇次子,也就是嫡皇子还没有定议。

陛下心中的太子之选?

如果现在提议把陛下心中属意的太子人选给提议分封到新发现的这个大岛,后面会不会遭到陛下的记恨?

此前无数次的事实已经证明,眼前的这位皇帝陛下绝对是个有仇不隔夜的主儿,谁也不敢冒这个险。

想了想,温体仁干脆躬身道:“启奏陛下,臣以为肃王、岷王、韩王及改封为安王的原辽王等可当大任。”

卖藩王嘛,大明朝的臣子们又不是第一次干这种事儿了,连第七代辽王朱宪?都被张居正给阴死了——这个倒霉孩子因为喝酒的时候喝死了辽王府护卫老张。

而老张的孙子张白圭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张居正。

到了隆庆年间,因为朝廷接到了大量举报辽王的举报信,所以打算派人调查一下。

然后朱宪?在人生的关键时刻果断做出了一个奇葩举动——找了一面大白旗,上书“讼冤”二个大字,然后立在自家王府门口。

不好好学习的他以为举个大旗喊冤就有贵人相助,但他却忘了当年燕王朱棣就是树了一杆写有“靖难”的白旗,然后夺了天下。

那些想要算计辽王的人直接将此事定性为谋反,加上此时贵为内阁次辅的张居正因爷爷醉死的深仇大恨仍然牢记在心,便施加了一点儿影响力,辽王朱宪?被彻底废掉,辽王府和家产全部被赏给了张居正的父兄——想来张居正都会感叹一句风水轮流转,自己爷爷的工作单位竟然会成为自家的产业。

直到十年六年后张居正去世,万历皇帝打算进行清算。

此时的第七代辽王妃趁机上奏朝廷,说辽王家产被张家无理侵占——万历皇帝果断抄了张家,然后宣布家产充公,被废的辽王爵位也得以再次复爵。

然后又因为崇祯皇帝生的儿子在封辽王而被改封了安王。

总之,卖藩王这种事儿对于大明朝的文官们来说简直是没有一点儿压力。

藩王嘛,除了现在的朱聿键那些家伙们已经手握实权而没有人愿意拿他们刷声望之外,剩下的哪个不是被朝廷养的猪,顺便用来刷声望的?

崇祯皇帝想了想,觉得这几个藩王还是太少了点儿。

先不说非洲大陆的面积有多大——实际上崇祯皇帝也不知道非洲大陆的面积到底有多大。

但是移封过去的藩王们多了,好处也多啊。

然后崇祯皇帝就发现,大明的藩王还是少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