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启躬身道:“陛下,一百万两,是不是太多了些?”
不怪徐光启这个反应。
从商周开始直到大明崇祯皇帝,科技发明向来就不被重视,赏赐不是没有,但是极少极少。
哪怕是利国利民的好东西,其实也没有什么太多的赏赐。
这也是为什么人人热衷于东华门唱名而没有人愿意钻进技术里面,不是有四个字来形容么——奇技淫巧。
如今崇祯皇帝突然间给出来这么高的赏赐,别说是徐光启了,就算是换成鲁班来了,心里也得发虚。
不过,崇祯皇帝倒是觉得给的太少了些,沉吟一番后,干脆又接着道:“拟诏,徐光启有大功于国,着晋鲁国侯,加文渊阁大学土;墨烨有大功于国,着晋齐国侯加文渊阁大学土。
特允其世袭三代。其余人等,各有封赏。”
崇祯皇帝也是豁出去了,既然以前的历代帝王们不重视,没关系,朕来开这个头,只要有好东西弄出来,朕就不吝封赏。
封侯算什么,你老徐现在要是给朕弄出来几台电脑,朕给你封个国公都没有问题。
崇祯皇帝正想问问老徐的意见呢,回头一看老徐已经趴地上去了,声音中已经带上了哭腔:“臣,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因为弄出个机械出来就封侯的,打从开天辟地,自己这也是头一个了吧?
更何况,这玩意还是在崇祯皇帝的指点下弄出来的,自己要说功劳苦劳,那肯定是有的。
但是,真正的主要功能不应该落在自己的头上啊,起码崇祯皇帝应该分走很大一部分才是。
崇祯皇帝却是感觉无所谓。
老徐再牛逼,搞出来的东西再好,那也是自己的手下,自己当皇帝的用得着去贪下面臣子的功劳?完全就没有那个必要不是?
凡是上面的人去贪下面人的功劳的,统统都是些蠢蛋。
把手下的功劳实打实的展示出来,一来显得自己肚量大,二来显得自己会用人,三来手下也会感激自己的提拔,这样儿最后的好处无论如何都会落到自己头上一部分。
可是要是贪属下之功为己有,不被人发现也就算了,一旦被人发现,名声可就臭了,而且还遭人嫉恨,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得不偿失的行为。
可是道理谁都懂,真到了自己面前的时候,有的人会做出正确的选择,有的人则会突然间二哈附体,犯蠢。
崇祯皇帝的选择就很正确。
眼见徐光启趴地上去了,崇祯皇帝赶忙走了两步,扶住徐光启的胳膊道:“徐爱卿快起来。”
等徐光启站了起来之后,崇祯皇帝看着满头白发的徐光启,叹息道:“爱卿一辈子忠敬为国,不管是为了大明,还是为了汉民族,你做出的一切,甚至于比朕还重要,辛苦你了啊。”
徐光启闻言,又欲跪下谢恩,可是崇祯皇帝抓着徐光启肩膀的手却没有放开。
掺住了徐光启,崇祯皇帝笑着道:“朕从来不觉得一个状元郎有什么了不起的,如果朕需要,甚至于可以年年都有一个状元郎。
可是徐爱卿和墨烨这样儿的人才,才是我大明最富贵的财富。”
崇祯皇帝的这番话,倒真是发自于肺腑。
前世之时,崇祯皇帝可是听说过一句话的。
美国国防部海军次长金贝尔通知司法部:“决不能放走钱学森,他知道的太多了,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能让他离开美国,因为无论在哪里,他都抵得上五个师。”
美军的五个师是什么概念?
后世的种花家,一个师的编制大概是一万多人,可是美军的编制,向来就比别的国家的要大一些,大概是两万人左右的规模。
就算是后来没有战争了,美军的师级编制还在一万六千人到一万八千人左右呢。
如此算来,一个人能顶五个师,可就是十万大军了。
如今徐光启就算是顶不了五个师,起码顶五个卫所没有啥问题吧?
崇祯皇帝的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徐光启还能说什么?还想说什么?感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仅此而已。
崇祯皇帝却是来了精神,干脆吩咐道:“诏内阁首辅温体仁,兵部尚书崔呈秀、户部尚书郭允厚、工部尚书薛凤翔来此见朕。”
皇家学院一直是处于谁都知道这么个地方,但是里面什么样儿,除了皇家学院相关的人之外,剩下的人就谁也不清楚的这么一个状态。
大明朝堂上的文武百官,除了温体仁和张惟贤曾经跟着崇祯皇帝来过之外,剩下的都知道大明有这么个组织,但是谁也没有来过。
如今得了机会,崔呈秀和郭允厚还有薛凤翔总算是能好好瞧瞧这皇家学院到底是个什么样儿的存在了。
但是让几人失望的是,一旦试图左右看一看,不管是领路的太监还是随行的锦衣卫,都会重重的咳嗽一声,倘若不理会他们,领路的太监就会阴恻恻的问一句:“大人这是往哪儿看呢?”
无奈之下,几人只得压住了心中的好奇,随着领路的死太监向着试车场所在的位置而去。
等到了试车场,已经等候多时的崇祯皇帝干脆吩咐道:“徐爱卿,命人再将这东西跑上一圈。”
事实证明,能混居朝堂高位的就没有一个是傻子,尤其是阉党里面的高层,就像是薛凤翔一般。
这傻大笨粗的蒸汽机车还没有跑完一圈,薛凤翔的眼睛就已经放光了:“启奏陛下,不知此物为何人所制?当赏!”
崇祯皇帝笑眯眯的道:“此物乃是徐光启徐爱卿与墨家钜子墨烨所制,日夜兼程而不倦。”
薛凤翔点点头,应道:“陛下所言极是,此物若是用于货物转运,必然可以大大的提升运力,胜牛车马车多矣。”
就连郭允厚也跳出来赞同——有了这东西,从南直隶到北直隶,这中间能节省的时间得多少?能多拉动的货物又有多少?
崔呈秀不干了,合计着这么牛逼的军国利器你们两个渣渣要拿来拉货?当牛车使唤?他娘的,你们脑子让驴给踢了吧?
把郭允厚和薛凤翔当二傻子看的崔呈秀躬身道:“启奏陛下,此物应当先用于军中,不论是士卒调动还是物资转运,都要比原来方便的多,不应先用于民间货运之事。”
温体仁身为朝堂大佬,自然不应该先开口说话,当下微眯着眼睛,和崇祯皇帝一起听着崔呈秀和郭允厚还有薛凤翔三个人辩论。
直到三个人都快吵出了火气,眼看着都快要变成全武行了,温体仁才咳了一声,止住了三人的吵闹,躬身对崇祯皇帝道:“启奏陛下,不知此物造价几何?工期多久?”
崇祯皇帝有些遗憾,今天没看成打架的好戏,太他娘的遗憾了。
指了指徐光启,崇祯皇帝才道:“这个事儿,得问徐爱卿,朕也是刚刚知道,这不就把你们给喊过来了么。”
等徐光启大概的说了一下工期一类的问题之后,温体仁才开口道:“启奏陛下,此物用于军中或者是民间,都是极佳的利器。而此物所以受限,不过是这两根铁轨铺设所用的时间罢了。”
崇祯皇帝点点头。
就算是后世,修铁路修高铁那还需要时间呢,更何况大明现在的情况,想要把铁路修遍全大明,到自己驾崩的那天能不能搞定还不知道呢。
温体仁又接着道:“臣以为,陛下既然有意平定建奴,不妨先用于军中。
然则毕竟是新生的物事,最好还是择一地先试行之,再推广于天下。”
崇祯皇帝笑眯眯的问道:“温爱卿以何哪里最合适?”
郭允厚此时已经忍不住在心里吐槽了。
这还用问么,肯定是山海关啊,军中啊,关老子户部什么事儿啊。
就在郭允厚失望无比的时候,就听温体仁道:“启奏陛下,臣以为由京城至通州最为合适。等到京城至通州的路段试行没有问题之后,可以再向着山海关方向修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