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三章 长安的反应 下

三国之龙图天下 拾一 2997 字 11个月前

“他会归降朝廷?”少年天子微微眯眼:“莫要论是太师,或是朕,我们与他之间,乃是杀父之仇,难道他忘记了吗?”

刘协可不会忘记,自己与昔日那个带着他逃课的少年之间,早已经有了一道不可越过的鸿沟。

“他忘记没有忘记,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他如今处境!”

王允道:“昔日观此獠,便知此人非泛泛之辈,少年之辈,无人出其左右,能伸能屈,方为雄,他得之汉中,却难以坐稳,唯朝廷鼎力,才有机会抗衡益州刘焉,所以他选择归降与朝廷!”

少年天子闻言,轻轻的打开了奏本,目光看了很仔细,这的确是一封归降之奏,写的并非很出众,但是意思表达的很明显,他甚至看明白的暗藏之意,乃是结盟的意思。

“王司徒认为此事,朕该如何处理?”少年天子问道。

“陛下,臣认为,此事该允!”

“允?”

少年天子眸光划过一抹冷意:“王司徒,你我都了解此人,此人会善罢甘休吗,若有一日,他得势之下,恐怕会二话不说,直接挥兵长安,不杀了朕,他岂会心甘!”

“即使牧龙图有恨意,那也是日后之事,他与我们长安而言,尚有距离,如今的他,宛如丧家之犬,能不能坐得住汉中,都说不定,哪有机会报复吾等!”

王允摊开的话题,说道:“可是若有此人在外,反而能为陛下牵制一些人,陛下,你及冠之日,便是亲政之时,奈何朝堂之上,人心叵测,陛下还是早做准备!”

“早做准备吗?”

少年天子嘴角微微扬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笑容一闪而过,很快就消失在无影之中了。

“既是明侯奏本,当让朝堂众臣决定,这样吧,明日召集众爱卿上朝,把这奏本和明侯使臣请于殿中,届时同为议论,再做决议!”

“陛下,万万不可,万一太师他……”

王允就是想要快刀斩乱麻,他想要天子下令,直接越过了太师董卓,拿下了牧景这个场外援助,为日后夺权做好准备。

“王司徒万万不可乱说!”

少年天子猛然站起来,打断了王允的话,说道:“司徒过于忧心了,太师于朕,乃是真心耿耿,若无太师,便无朕之今日,朕与太师,乃是绝对的信任!“

“陛下?”王允阴沉着眸子。

“王司徒无需多言!”

少年天子拍拍手。

一个宦官走上来,拱手行礼。

“张宇,你去传朕之命令于百官,明日上朝!”

“诺!”

宦官领命而去。

长安城中,未央长乐,东西二宫屹立。

龙首原上,未央宫。

这一座宫殿乃是汉室最为恢弘的宫殿,自汉朝鼎力天下之日开始屹立在龙首原上,在西汉二百年的江山之中号天下之巅,新莽之乱,多有破坏,刘秀定鼎江山之后,定都雒阳,弃置不用。

但是未央宫终究是一座皇宫,天家之宫殿,哪怕是废置,也不会让普通人进驻,一直空置。

当然,东汉这二百年以来,也曾经陆陆续续的拨款来修筑一下,最少表面功夫还是过得去的,虽不说能修筑的如故,可也恢复了不少建筑宫殿的规模,至今保存的不错。

朝廷从雒阳迁徒南下之后,天子自然就要进驻皇宫,也幸好有一座未央宫,不用耗资再建立一座宫殿,这对如今的朝廷来说,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未央宫的总体布局呈长方形,四面筑有围墙。

宫城之内的干路有三条,两条平行的东西向干路贯通宫城,中部有一条南北向干路纵贯其间,两条东西向干路将未央宫分为南、中、北三个区域。

椒房殿。

这本是皇宫宫殿,不过现在归为天子宫殿。

少年锦袍,器宇轩昂,盘坐亭宇之中,手握一卷书籍,津津有味的看着。

“陛下,殿外司徒求见!”

一个小宦官走进来,躬着身子,拱手禀报。

“传!”

少年放下手中的书籍,淡然的说道。

“诺!”

小宦官点头,然后转身离去,不到半刻钟时间,已带着当朝司徒王允拜入亭宇之中。

“王允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王允走进来,以臣礼而行之。

“司徒快快请起!”

少年天子扶起了王允,轻声的道:“此非正殿,不必行如此大礼!”

“陛下正在看战国策?”王允站起来之后,目光看着落在案桌上的书籍,微微皱眉。

“闲来无事,就看看古史!”

少年天子微笑的说道。

他的江山来自不正,天下认不认可都还是二话,而且大权也不在他这里,无论是董卓,杨彪,司马防,王允之辈,皆非拥簇他,不过是以他为傀儡,掌天下大权而已。

“战国之策,乃是兴替之史,陛下还是少看为好!”王允嘱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