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皆知,自女帝登基后,刘祁山从六品翰林一跃成为了朝中的重臣,很多人都私下认为,他的话,就是女帝的旨意。
正如他们预料的,不过片刻,女帝缓缓开口:“刘卿之言在理。摄政王品行躬谦,才德兼备,寡人亦甚为欣赏,欲择吉日,迎为皇夫。”
朝堂上顿时鸦雀无声,随后是议论纷纷。一些世家老臣露出难以置信的神情。
“何以至此!”“我大汉王朝,岂能与突厥胡人为亲!”薛家等几大世家的反应尤为强烈,纷纷站出来表示反对。
而朝中许多年轻的新贵,尤其是以刘祁山为代表的新兴势力,却纷纷站在了无双这边,据理力争。
两边正争吵不休之时,薛景诏这时候走上前来,声音冷静稳重:“就臣所知,哥舒雀乃是半汉胡之子。一来,联姻有助于稳定边关;二来,正所谓胡汉一家,厚德载物。况且,若真以血统论,他身上依旧流淌着汉家之血。”
薛景诏话落,朝堂上的世家子弟纷纷对这倒戈的同僚投来不可置信的目光。女帝要与突厥联姻,第一个损害的,便是陇右薛家的利益。可薛景诏这位前皇夫,非但不阻止,反而还为女帝说起话来。
这一出乎意料的举动,使得那些还在犹豫的世家子弟开始重新评估局势。随后,支持联姻的声音逐渐占据了上风。
无双见到这般场面,微微一笑,和蔼地说:“薛卿所言有理,既然如此,那礼部便与突厥使团拟个日子,将事情定下来吧。”
话音刚落,朝内议论纷纷,大臣们彼此投去探询、忧虑或赞同的目光。但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年轻的女帝心意已定。
无双眸光微转,定格在阿梅身上。阿梅与她心有灵犀,她手中的拂尘随即一荡,高声宣布:“退朝。”
面对阿梅这一命令,大臣们或许各怀心事,但都不敢有任何迟疑,纷纷退出朝堂。太极殿的大门缓缓合拢,朝堂内只剩下无双与阿梅两人。
阿梅刚要陪伴无双离去,却听到她低沉地吩咐:“将薛景诏请至上书房。”
阿梅应命离开,片刻后,薛景诏踏入书房。秋阳炙热,仿佛要穿透纸窗,但书房内珠帘半垂,为两人遮挡了刺目的阳光。薛景诏向女帝行了一礼。
未等他重新站直,无双已然开口:“方才前朝之事,寡人心存感激。”
薛景诏的身躯微微一顿,目光凝了一瞬,待他再次抬首,那双眼睛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与淡定,“与突厥联姻对于国家乃是大利,此为臣职责所在,何须陛下道谢?”
无双凝视他,与薛景诏相处久了,她总觉得这人之妙,难以用言辞形容。
她缓缓说:“朝堂之上世家大臣对联姻持反对态度,他们的心思我自是知晓。薛卿,难道不为薛家前途做些打算?”
薛景诏闻言,笑容略显玩味:““臣是大昭的臣子,家国两相,臣自觉国事为大,况且……”
“况且为何?”无双好奇地追问。
“况且,必须陛下若能如愿,臣亦是欢欣。”
他见过那陇雀看无双的模样,自然也见过她看陇雀的模样。他这位陛下,或许还不知自己对那人究竟怀抱着何种心思,可在他看来,眼前人爱陇雀,不比陇雀爱她少。
这份深情,让他既羡慕又怅然。他带着复杂的情感轻笑:“不论为国为私,臣也不过是尽了绵薄之力,陛下不须放在心上。”
无双看他半响,似乎是想看清这人是真心还是假意。半响之后,她有了定论。这才道:“薛卿乃是纯臣,寡人自也不会让你为难。你先回去吧。”
薛景诏微微一礼,告别之后,无双便命阿然起草旨意,封薛博谦为一等公,并提拔薛家数位子弟进入朝中。
这番赏赐,不仅给足了薛家颜面,也避免了薛博谦和薛景诏两兄弟起嫌隙,更让薛博谦难以再反对联姻。当世家的领头羊薛家接受了这事,其他反对的声音也随之减弱。唯剩下几个真正的汉家老学究们,日日上疏指责无双混淆皇室血脉,对祖宗不敬。
若无双还是魔教头头无双,定早就将这些老学究都砍了,得个耳朵根清净。可是在这皇位上坐了两年的无双,便知道那是个坏主意。老学究们手无缚鸡之力,自然可杀,可杀了,能得片刻宁静,却也堵不住天下悠悠众口。
于是,无双便只是粗粗看了看上头老学究们痛心疾首之言,而后将折子扔在了一边,一笑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