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一直住在家里,从进腊月,有人家出年猪起,他们就在外面吃了好多餐,所以这两天不像之前过年时,他们一家人回来的时候,好多人堵在家里叫他们去吃饭。

不过,中午饭冯一平也不是在家吃的,他被堂哥东明拉着去他家吃饭。

他和东明哥,整整一年没见,这个以前面色黝黑,五大三粗的农村汉子,现在变化很大,从头到脚,从里到外,都有变化,发型变了,穿着变了,谈吐也变了。

“明年,我想到下面的县里再开一家店,再帮着小舅子开一家。”说起明年年的打算,他眉飞色舞。

他已经在离省城三个小时车程的市里开了两家店,还帮着大舅子开了一家。

“等到后年,小盛也到了上小学的时候,刚好把他接到我们身边,城里的学校,比乡里的要好很多,到时我也不想让爸妈这么辛苦,家里的养鸡场就给大哥,让他们有时间也去城里住些日子。”

二伯的大儿子东正一家子也在,二伯母带着两个儿媳妇,还有三个孙女围着灶台在忙活,二伯宠爱的抱着小盛,扒拉着火堆里烤着的红薯。

“一平来啦,快坐,玉萱呢,怎么没叫过来?”

“新华家拉过去了。”

一年没见,大家都很热情,几个上学的堂侄和堂侄女,都好奇的围着冯一平问在大学里的生活,冯一平早有准备,也掏出一叠照片,让他们自己去看。

“鸡场的生意还好吗?”冯一平端着二伯母给他盛的一碗鸡汤,这汤很香,上面浮着一层黄色的油。

“生意还好,就是面馆越开越多,村里一共三家养鸡场,有时都还供不上。”东正哥说。

“不过,我们承包的那座山,也就只能散养那么多,再多,肯定保证不了现在的质量,这些天,也正和你四叔商量,想再把旁边的那座山也拿下来。”二伯说。

“我跟爸妈和姐姐商量过了,好像面馆里就用鸡汤,时间长了,可能有些人也会腻,我们就想是不是再增加一种,比如猪骨汤。”

“我觉得有这个必要,总是这一种,好像有些单薄,多一个选择也好。”东明哥说。

“就是骨头汤的这个味道要调好,还是要下些工夫,不会很快,但是,把一头猪养到出栏,也需要时间,所以我想,是不是不用再扩大养鸡场的规模?我们建一个养猪场,也不喂饲料,现在山上那么多田地抛荒,多种些红薯,不管是红薯,还是红薯藤,都可以拿来喂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