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怕到时中考没考好,家里不同意他们复读。所以这些话要说在前面。

冯一平其实很担心中考。

原来他没有这个概念,后来看《中国合伙人》,黄晓明在里面说,教育部公布的93年升学率,中考是441,换算下,就是93年时,两个半初中生就肯定有一个能升上高中,95年的时候这个升学率只会更高啊,说不定两个初中生里就有一个能升上高中。

自己当初就那么差劲吗?他决定为自己找一个说法。

于是他算了一笔账,他们县一中只有三个班,最多最多,招收一百五十人。而全县精简撤并后,有12个乡镇,还有县辖三个镇,加起来就是15个乡镇。而且这15个乡镇里,有好些大镇,比如他们镇,就前后合并了三个乡。每镇至少一所初中,就按15所初中算,每所中学三个班,按150人算,这样算下来,平均录取率为667。

如果算上后来辍学的,还有一些乡镇初中没有150人,15所中学,按每所100人算,最后的录取率为10,再打个折,就算15,那他们县95年的升学率,离教育部公布的93年的平均441也差了好远!

原来在他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早就“被平均”过。

对自己算出来的这个数据,他心里没底,也差的太多了吧,于是他当时在网上搜,结果发现一条新闻。2000年以后,广东政协组织了一次调研,发现在当时高考升学率已经达到80的时候,广东的中考升学率居然只有42!

这个结果实在出乎他意料,连广东的高中建设也只有严重滞后。那在90年代,他考高中的时候,内地省份高中的建设只能是更滞后。

所以,他当时心安理得的接受了,其实他当年中考的时候,升学率不到10这个结论。原来我不是那么差的!

只是时过境迁,当时那个结论让他高兴,现在就让他发愁,去年学校三年级两个班,近一百人,只有三个考上了一中。这也是情有可原的,县辖三个镇的初中升学率,肯定是最高。

县里最好的初中,县实验中学,县里各机关的孩子都在那里读,如果升学率达不到60,哪个家长同意?估计那个校长马上就当不下去,学校也办不下去了。加上县里其它两个镇的初中,至少会占去一半的名额,剩下的一半,12所中学的近千人争,你说激烈不激烈。

这样严峻的形式,冯一平也不敢百分百的保证,自己一定会杀出条血路来,何况肖志杰呢!所以一定要先有后备的计划,并提前给父母通个气。

主要的目的达到了,冯一平当晚睡的很好,一来心情舒畅,二来硬件好。一张大床,比学校的大,他和肖志杰两个睡,很宽松。而且肖志杰家里条件确实不错,席子下面垫的是棉被。冯一平他们村大多数人家,垫的还是稻草,冯一平家也是,下面垫稻草,上面是竹篾做的席子。为了防止稻草长虱子,在稻草里撒上了刺鼻的六六粉。席子有些地方还是破的,用布补起来,不然篾片会割到肉。

早上也没有睡成懒觉,肖志杰拉着冯一平在床上还赖了好一会,起来的时候还不到七点。

他们洗刷好,热腾腾的鸡蛋面就已经端上桌。冯一平的碗里,面很少,都是肉和鸡蛋。早上可不能放开肚皮吃,因为等下要去山上,吃太多走不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