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一平说,“他们也是被逼的,在家里种地,累死累活的,一年总剩不下多少钱,有些帐欠了三四年还还不了,我的学杂费也总凑不出来,再说我是一直想要多读点书,所以他们想趁现在还算年轻,出去试一试。”

肖建平说,“说的是,你们就一定要多读点书,小杰你也要记住,你们只管读,供不供的起,有我们大人想办法。将来只要你们考上了大学,我们做父母的就是勒紧腰带也一定会让你们读。”

冯一平说,“叔说的是,我们这一代,至少是要读个大学,不然将来工作都不好找。”

肖建平说,“现在读大学都不算什么,好多人都读硕士、博士,还出国留学的。听小杰说一平你成绩很好,是年级第一是吧,那到时考县里的一中肯定没问题,就是小杰,我担心他考不上高中,所以一平你平时要多帮帮他。”

冯一平说,“现在的年级第一不算什么,初中还有两年多呢,说不定下学期志杰就赶到我前面去了。志杰的数学很好,总是班里前几名。”

肖建平说,“我也知道,他说不上聪明,但是肯定不蠢,就是不太用心。”

冯一平说,“没有的叔,志杰现比我还用功。就是考试这个东西不好说,有些人就是平时很好,考试的时候临场发挥总是失误。”

肖志杰妈妈说,“这样的事我听说过,有些孩子平时成绩很好,考试的时候总是出错,听说还有考试的时候晕倒的。”

冯一平说,“是的,听说现在城市里面高考的时候,救护车就停在学校外面的。”

肖建平听了笑了,“这样说现在读个书也不容易,搞得比我们种田还辛苦,动不动就要进医院。”

冯一平说,“所以我开学之前就和家里说过,到中考的时候,万一没考好,上不了一中,我就想复读。”这才是冯一平今天要说的主题。

肖建平马上赞同,“说的是,如果到时没考好,我们也复读,现在复读的也不少,有些还复读三四年的。”听了这话,冯一平就放心了。

第二十九章 收柿子

95年的时候,他们三个都没考好,一商量,如果要上一中,至少要复读一年,再加上高中三年,然后还不一定能考上大学,说不定又要复读,大学再四年,前后要近十年。家里都不富裕,还是读三年中专,然后去工作稳妥。

虽然后来冯一平和肖志杰都是做小生意,也算中等收入群体,王昌宁更是成为了金领,但这个过程中,他们比其它的同龄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和汗水。如果他们都接受过高等教育,成就会不会更高一些呢?

当然了,人生的际遇难测,说不定读了大学,也有可能一辈子就在一个公司当个小职员。但现在不一样,有冯一平这个先知先觉的人在,上了大学,再怎么也不可能比原来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