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想要让它们发挥出不逊色于现在的电脑、手机的性能,应对复杂的发射环境,就得对其进行超深度的编程、优化,将其性能发挥到极致。
飞控系统的技术难度,有一大半都在这优化、挖掘上的。
但如果是一个性能远超普通的fga,超算级别的芯片呢?甚至可以偷懒到让芯片即时演算如何应对各种状况,压根就不用费那么大力气。
芯片和编程部门的几个童鞋,拿到它之后都快疯了,然后就开始了疯狂下片的生活……
“这是青大懒神的第二代超算芯片,我们叫它光脑,现在还没推出市场,我打算先在航空市场普及了。”陈浩聪拿过来自己回来时拎着的箱子,倒过来,哗一声把一大堆简易塑料泡沫封装的开发板倒在桌子上,“来来来,大家都来拿一个,一起来下片……”
第979章 少年,搅基吗?
用性能这么高的芯片来当飞控芯片,开发飞控系统的难度,就突然之间降低到了开发手机a或者桌面程序的程度了,其难度和工程量的数量级,不知道少了多少倍。
世界上编写代码最多的机构,是美国航天局,因为他们需要大量的代码来减少计算量。
但是大家心中依然有疑虑。
航空航天级的控制芯片,为什么那么贵,性能那么低?
为的都是一个原因,可靠性!
举一个例子,思科公司的论坛上,曾经有人爆出过一个罕见的bug,导致路由器出错。而思科公司的工程师经过检查之后,给出的解答是,前段时间太阳风暴异常活跃,这bug是宇宙射线导致的。
而众所周知,地球的磁场,保护了地球上的生物和各种物体不受宇宙射线的侵袭,这才能够有了生命的存在。极光就是地球磁场和宇宙射线碰撞的结果。
在地球上,尚且有可能会出现由宇宙射线导致的bug,那么在没有任何保护的外太空呢?
而当人类的芯片制程越来越小,晶体管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密集,受到宇宙射线的影响也就越大,出错的几率也就越高。
在太空中这种环境里,一直出错的计算机,如何保证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