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排档的洗碗工和勤杂工,张父过去问,人家一问年龄,14岁,再看到怯生生站在旁边的张娟,还有扛着摄像机在远处的导演组,立刻义正言辞拒绝,说自己不收未成年人。
问了几家都是拒绝,张父可能得到某个老板的提示,示意让导演组别跟着他们。
导演组收起高清摄像机,换成皮包隐藏摄像机继续跟着,即使这样,张父也屡次碰壁。
洗车店的老板看他们是乡下人,死命的剥削,要抵押身份证,交押金400块,每天管两顿饭,不管住,一个月给200块。
碰到个劳务中介公司,对方倒是热情,但想找工作?500块中介费先掏出来再说,张父傻了眼,500块啊,他们家半年都用不完!
站在城市的街道,张家三人举目无亲,甚至连人行横道的交通红绿灯都不敢照着走,不知道地铁站口为什么这么凉快,不知道为什么街上全是车,全是行人,三人也就张父在二十年前来过江徐,母女二人最多只去过镇上,他们与大城市的热闹繁华完全无关!
导演组给他们找了便宜的青年旅社,盒饭和矿泉水也是敞开供应,但张家仍然保持着对导演组的不信任感,尤其是张父,还想试试。
试试也无妨,他们在江徐找了三天工作,收获寥寥,之前那一家洗车店还是开价最高的,至少一个月还给200,而其他所有的地方,一看是个14岁的童工,最多只提供两顿饭。
张父问能不能加点,对方直接丢一句出来:“还想要钱?城里勤工俭学的初中生高中生多如牛毛!他们连两顿饭都可以不用管!每天自掏腰包,吃的比我们老板都要好,他们自费出来社会实践,自愿体验辛苦生活,这些免费劳动力,一抓一大把!”
张家所有人都惊讶了,他们不敢想象,难道城里人做事都不要报酬?出来体验打工的学生,吃一顿饭要三十四?这个世道变成什么样了?
在张家人的迷茫中,导演组提出一个建议:“我们杨导说了,希望你们去江徐师范学院看看,今年的《中国好声音》冠军是李奇,你们是老乡,应该有话可以聊。”
第367章 好声音冠军的母校
江徐师范学院今年受到的关注度相当高,从6月份《中国好声音》第三季开播,李奇在第一集就被四位导师全部亮灯开始,学校招生处的电话就多了起来,几乎都是在咨询音乐系相关专业的。
6月初高考,估分,7月初填报志愿,这些事还要持续一个月,期间李奇在好声音上的优秀表现,给江徐师范学院带来了至少比往年多出五成的咨询人数,最终反应到考生报名人数上有多少就不得而知了,但悲催的是,学院音乐系录取人数早就申报教育部了,要是报名的人数多,分数还得上提。
暑假,李奇一路过关斩将,得到了所有导师们的高度评价,最终在巅峰之夜,他战胜其他对手,夺得年度总冠军,一下子就变成了娱乐圈最炙手火热的新星!
张娟一家人站在江徐师范学院的大门口,看到的是热闹的新生入学场景,无数人开着车,一家老小全家上阵,送这些天之骄子来读大学,青春洋溢的新生们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和他们三个农村人比起来,实在是天囊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