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类店都是旅游店,就是给外地人吃的,但某烤鸭店的名气可不比这个包子铺小,但人家也在改变啊,比如推出半价团购套餐,接团单,顾客评价也没这样的,这就应了那句话,我虽然不行,但同行比我还不行,全靠同行的衬托。
归根究底,这个包子铺原来是国营的,然后公改私了,之前在津门,网上的津门网友就常说服务员的服务态度极其不好,每次去都有顾客和商家吵架或者干架,津门好吃的包子都是那些普通的包子铺,因为在津门你妹两把刷子是在那边经营不下去的。
想要在津门立足,还要开包子铺,那么肯定有独家配方,一般津门人也很少去那家包子铺吃,因为味道真的和普通包子铺没啥区别,以前是狗不理人,现在是狗要咬人,为何要狗不理人呢?
因为当年的创始人的小名叫狗子,小狗,这类名字其实现在也有,都说贱名好养,然后顾客总是召唤这个包子铺老板,他忙的顾不上,顾客就说了句你看狗子不理人了,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了,因此得名了。
但这里有个逻辑性的问题,那就是包子啊,再好吃,它也是包子啊,包子就是普通百姓的餐点啊,其实和某鸭子比还差一截,毕竟当年不是人人都能吃得上鸭子的,尤其是烤鸭。
而包子基本大家都能吃到,这个品牌来源于市井,现在居然想要脱离市井,想要把自己的价值和高大尚三个字联系到一起。
你要高大尚也可以,那就先把服务做起来,海底捞知名吧,价格也不便宜,但为何还有那么多人去吃?人家给了你满意的服务。
这个包子铺是不想给你服务,还想让你满意,这就没有任何逻辑性了,最主要的,差评里大部分说价格不透明,问了价格也不说,直接问你要什么馅儿的,你说了给你端上来,然后你吃完告诉你几百元。
只要是价格不透明的点,一律不吃,因为明码标价是经商基本的原则,你是卖家你出价,我是买家,我觉得价格不合适我就不买。
强买强卖那是黑店才能做的事,这年头一个连锁品牌要是这样做,才奇了怪。
海底捞两个人吃的好也就三四百,这包子吃两屉几百元确实让很多人接受不了,主要是味道和服务还有环境都没跟得上,就普通包子店的装修。
为何会发生这种事?其实很容易理解,从上到下都没真正的接触过专业正规商业管理培训,之前牟利的主要来源就是这个包子铺的名头,赚的都是外地游客的钱。
这类钱太容易赚了,也没接触过网络这些运营经验,还是按照之前的老一套来,就是店大不怕客,店大欺客,比如十几年前或者几年前一个顾客去吃了,最多回去和别人吐槽下。
但现在是信息化时代,你觉得不好发到网上,瞬间有数以万计的人关注,吐槽的人越多,关注的点越多,然后商家在不懂得迎合现在的市场,还按老一套,谁说我不好,我就找谁,我还怕了你不成,事情的结果就是,现在全网清一色开始喷这家包子铺。
很多人就是不爱听别人劝告,比如你去了帝都,大家都会说某烤鸭店真的不怎么好吃,你去天府之城,当地人都会说别去宽窄巷子,好吃的火锅多了去,那里东西贵,专门给外地人消费的。
你去航州,当地人也会隐喻的说别去楼外楼,你去青导,当地人也会说啤酒街别去了,还有金陵的夫子庙,帝都的王府井,魔都的城隍庙等。
但基本所有出去旅游的人都会去一次,但大部分人出游很可能一年一次或者几年一次,脑子里都是一些向往,但普通人旅游,都绕不开一个钱字,你到了那里吃了东西逛了街,发现东西太贵,而且东西很一般,就会忍不住吐槽,告诉其他人,其他人可能也会想来都来就去试一试呗。
就这样循环,这些旅游店有源源不断的客源,但现在和过去不同了,信息化时代,更多的人会相信大家觉得不好的那就真的不好了。
这一点很多品牌确实比某烤鸭店差了些,直白说全聚德确实在改变,而且真正的在做产品,首先一点,你可以在各大团平台看到全聚德的团购,明码标价,给你评论,你不满意,最多说口味一般,服务也很少人评价一般,价格也很少人吐槽贵。
因为明码标价,去的顾客都是在消费能力内的,没去过的人,看到的口味一般,也不会排斥,反正就这点钱,去尝尝吧,而且有差评就有好评,这样一来,全聚德就在新时代存活下来了,而且还做了各种周边产品和改良口味等。
但这个包子铺,首先点评一千多条差评,大部分都在说价格贵这个点,那就价格肯定是比较贵了,这家包子铺的对面是什么店呢?就是全聚德,对面的全聚德服务员拿着宣传单在告诉所有游客你来我们这吃打折,人均几十元,吃烤鸭,团购也有一百多二百多三百多的套餐,还有七八百的大桌餐。
这时候这包子店居然还可以卖这么贵,这就是自己给自己挖坑啊,而且还有几百一屉的,包子里包鲍鱼啥的,你这是包子啊,不能因为里面馅儿加了鲍鱼就整体价格都贵了啊,你名气大你就贵了?
那么对面的全聚德岂不是要在鸭子上放点黑松露,放点人参就该卖几千一斤鸭子了?
如果这家包子铺,依然态度这么强硬,那么会损失非常大的顾客群体,关键你在帝都开包子铺,帝都包子铺大哥庆丰一顿餐一人二三十吃的饱饱的,根本不贵,也不用排队,如果你去帝都就会发现庆丰在帝都真的属于平价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