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矩会意他没有立即回答,而是默声站在一旁。
田义见此只好硬着头皮答道:“回禀陛下,内臣以为礼臣兵臣意见不一,正是大忌。正所谓上下同欲者胜,当今之策莫过于调和兵臣礼臣二人,平倭大计只有一人主张就好。”
张诚道:“礼臣于晋州城大破倭军,诚然如内阁之言,此可为勒石之功,但违令之风却不可长啊!”
天子听了田义,张诚二人之言想了想,向陈矩道:“陈伴伴在此大事上,你为何一言不发?”
陈矩上前一步道:“启禀陛下,内臣以为这兵臣与礼臣二人皆是用事之臣,有此二人辅佐陛下,实乃社稷之福。”
天子道:“石卿的奏疏都如此指责林卿了还为社稷之福?如劾疏中所言,林卿不顾抗命出兵,违背兵部事先廷议时为朝廷拟定的赞画,倭酋已有降意,却兴兵赶尽杀绝,实为弃仁背义所为,一旦封贡失败,其咎皆在礼书,故而纵使大胜亦当问罪啊!”
众人看向陈矩看他如何答复。
第1360章 大战影响
经天子质疑,陈矩出声道:“臣窃以为兵臣与礼臣在朝鲜之事意见相左,故而各有主张。但其心都是为了社稷,为了我大明的长治久安。”
“兵臣以为朝鲜封贡事败起于晋州之战,但内臣窃以为晋州之战到底打得如何?礼臣还未有详细的战报,兵部也没有堪查,兵臣也只是道听途说而已。此事之前在平壤之战有教训。内臣以为还是应先复堪晋州城之役然后再行定夺。”
张诚,田义本以为陈矩会为林延潮开脱,但哪知他将话题突然抛开,直接改定为晋州之战的真伪。
没错,平壤之役时,李如松的军功遭到了御史们的集体质疑,比如杀敌过万,实在令人无法置信。
即使李如松拿出一千六百多首级也是被认为杀良冒功,所以这一次晋州大捷,林延潮上疏言灭敌两万倭寇,缴获不计其数,仅以战果而论还在平壤之战的两倍以上。就令人有些不可置信了。
张诚道:“启禀皇上,臣认为陈矩言之有理,不仅要防止重蹈平壤之役覆辙,更重要是朝廷不能让边军将士寒心,若礼臣是因打胜战而降罪,那么朝野会有人喊冤,若是礼臣是因虚报战功而降罪,那么朝野上下则称陛下圣明。”
“因此内臣以为晋州之战真假如何,甚至胜果如何?可以让兵部,都察院堪定再议。”
“那堪定之后呢?”皇上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