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4页

林延潮道:“当年孔子问漆雕开为何不出仕,他言吾学未能信也,故不愿做官,然后留书十三卷,成为儒学一脉。望龄,你举漆雕开的例子,也是因吾学未能信?还是因为其他呢?”

陶望龄神色一动,然后道:“弟子记得先生曾言,学问当下学而上达。下学凡是可用功,可言语者都在下学中,但凡不可用功,不可言语的都在上达中。老师言语精微,教育弟子都在下学之中,但上达之道,学生觉得近在眼前,又远在天边,始终不能得之。”

林延潮闻言失笑道:“下学而上达,那夫子方有的功夫。吾不及夫子,所以学问都在下学之中,没什么上达的功夫,就算有,也不必外求,就在下学中,在事功中。”

徐火勃与袁可立听得都是一头雾水,不知道林延潮与陶望龄在讲什么,什么是上达?什么是下学?这什么和什么,说的和天书一样。

但见陶望龄正色道:“这是文王望道而未之见,学生明白了。”

林延潮看向陶望龄欣然道:“此言近道了。”

然后林延潮走到堂上,侧着头随意地看着檐下的雨水,落在庭院中的假山池水上。

林延潮问道:“当年孔子问众弟子志向,子路,冉有有志于政,公西华愿任礼乐,三人之志都在事功,为何夫子哂之,唯独曾皙说来,沐风而歌,反而被孔子赞道‘吾与点也’,你们三人可知为何?”

林延潮说的是论语里很有名的故事。

孔子问三个弟子志向,子路说我要治理一个千乘之国,夹于大国之间,使之富强抵御外侮。

冉有说给我一个七八十里大地方,我用三年可以使他富足起来。

公西华说我愿意做祭祀的事,天子诸侯会见时,我在旁当个司仪。

孔子问曾皙,曾皙方才一直在弹琴,孔子问他时,他才说我没什么志向,我只想春游踏青,沐风而歌而已。

孔子赞道,吾与点(曾皙)也。

三位弟子揣摩林延潮话里的意思。

徐火勃道:“老师,弟子以为读书做官,就如同子路,冉有,公西华的志向,犹如器也,然而圣人有言,君子不器。是要我们不要拘泥于器中,而寻乎于道。故而圣人赞许曾皙之言。”

林延潮闻言欣然点头,徐火勃的学问大有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