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出来了吧,这数据还是有用的,至少它让资源调控变得更加的迅速跟合理。
不得不说,光看数据,那是不行的,数据是会骗人的,可是不看数据呢?这明显也不行,这个事儿,还真就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把数据应用在训练上,通过数据来分析一个球员的问题,比如投篮方面,他是什么位置比较精准,什么位置就比较差,甚至可以细致到什么样的姿势容易进,以及什么时间里他可以得更多的分,这很可能跟体力有关系,所以,纵使吴祥是个外行,可他也能看的出来,数据的作用。
那么,咱就真的什么不做,对这个联赛就不管不问了吗?
那也不是,吴祥对这次总决赛,以及之后的比赛,他都不会插手,不会说什么,但是他会对联赛的一些个制度做些事情。
简单来说,裁判为啥老要找平衡呢?这一找平衡反而是不平衡了!
所以,咱们把这个东西给弄掉,就是评价一个裁判,不是看你给两个队,吹的犯规数是不是差不多的,我们引入别的机制。
比如说,我们引入专家,裁判群体,球迷,以及媒体人士,让他们交叉的互相监督,即每场比赛在结束之后,仔细的看录像回放,从中判定这个球吹的是不是有问题,这不就很好吗?
就这个制度,其实就很像英美法系的陪审团制度,我们完全可以学一下嘛。
当然了,这里面肯定有成本问题,可这都好办,这么个赚钱的联赛,你还差这么仨瓜俩枣的?而且,完全可以针对关键场次,或者是球迷反映强烈的场次来监督嘛,至于如何处罚,那自然不能轻易放过了,可我们的裁判,也一定会被解放出来。
该是个犯规,你就吹好了,怕个屁呀?!
当然了,这些个办法,吴祥一个人想是不行的,他还是咨询了不少的专家甚至是记者的。
至于,这次的总决赛……那就让小伙子们自己去战斗吧,我们干涉的越少越好。
2015年3月22号,辽篮的小伙子们战斗到了最后一秒,但对手的发挥更加出色……那一天晚上,没有一个球迷提前离场!
这场球,吴祥本来有机会可以“导演”一下,其实他已经“导演”了很多的事情,不光是电影,但是这一次,吴祥没有做什么,他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就那么的看着,而且他并不后悔。
“爸爸,我们输了,呜呜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