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现在拍的这段剧情,那就是张荣清在随着38军进入了朝鲜之后,组织上对他的询问。
要知道,这个询问不是不相信同志,就算是张荣清是个日本人,可这个日本人在队伍中的表现,跟我们中国人没有什么却别,也是个同志,但他毕竟是个日本人。
在抗美援朝的时候,国际上的舆论压力很大,志愿军甚至都不能用原来的番号,那队伍里自然不能有“外国人”了,所以,张荣清必须要被调离前线部队,他要回到后方。
这个事情,其实是发生在1953年的时候,但吴祥在知道了这个张荣清的故事之后,他觉得完全可以把这个事情给提前,就是做一些个艺术加工,然后用到自己的电影里来。
为啥要这么干呢?
很简单,因为张荣清后来的去向是东北老航校,这个老航校就是培养了我们新中国第一批飞行员的地方,而这个张荣清就是过去当翻译,以及管理老航校里一些个日本飞行顾问的工作。
没错,当时第一批的飞行员,很多确实是由日本人教出来的,但那是没有办法的,因为各种封锁,我们国内的飞行人才还特别的少,你想培养自己的飞行员,那可怎么办?
几乎就只能利用一下当时的日本战俘了,而且就这个事儿,还是人家日本战俘首先提出来的,没错,这帮家伙当年是很有意思的,他们是毛遂自荐,上杆子找工作的。
这个事儿都是真的,就比如那个很有名的林弥一郎,这个家伙当初在战败后,不想向苏军还有国军投降,只好自己跑路,但没想到,在逃跑过程中被当时还是八路军的一支部队给俘虏了。
于是乎,这帮人害怕啊,他们怕死呀,是以,便主动提出这个请求,帮助当时的八路军培养飞行员。
当时真的是那样,就是全世界都在妖魔化八路军这支队伍,所以林弥一郎他们怕的要死,但没想到,实际上八路军是优待俘虏的。
在后来,林弥一郎写了一本书,叫《我与中国》,这个书中回忆道:
“以前,在新闻片中看到的有关缴械的描述和画面,都是在对方刺刀威逼下被迫交出武器,那场面难堪之极。但在这里,我们没有看见一个端着刺刀的八路军战士,我当时最强烈的感受是:第一,一言为定的事情,对方百分之百地守信用,这使我非常感动,我钦佩这个伟大的民族——中华民族。第二,尽量回避使用‘解除武器’这个词,而用交出武器,为了不使我们感到难堪和悲哀,甚至为我们考虑了接受武器的方式。他们想得多么周到啊!”
从这里也能看出来,一方面是怕死,另一方面就是感激,反正这些个原因都有吧,于是东北老航校就诞生了。
想拍朝鲜战场的空战,那如何能不拍东北老航校?
不过,这个东北老航校的故事,说实话,就够拍一部电影的,可吴祥现在的这部《赤色苍穹》主要是以空战为主,那老航校的镜头就不能太多,可吴祥还是想拍出当时的情况来,那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