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了,大部分人应该都看不出来,因为这位老先生的镜头太少了,而且连个字幕都没有。
剧情发展的很快,马上就进入了1948年。
银幕上出现了一排密密麻麻的大炮,从操炮者衣服上来看,这回轮到共军打炮了!
仅仅是几年的时间,形势就逆转了,不得不说,这段剧情交代的比较仓促,但也没办法,因为这部电影是《建国大业》,而不是三大战役。
虽然镜头少,但是却也讲了一些个历史,那就是辽沈战役为什么共军就赢了呢?
其实,从当时的实力上来看,解放军这一边,已经是完全的超过了光头党在东北的部队,也就是新一军新六军。
最简单,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大炮多了,就是这个镜头。
同样的镜头在《三大战役》里也出现过,就是密密麻麻的大炮,其实这么放置大炮,这不符合安全规定的,真的,对操炮人员是有极大伤害的,但这又是真实的历史。
历史上真的是这样,真的就是这么摆的炮,因为没办法啊,数量多,还要集中使用。而很有意思的是,这样摆了之后,日后就催生了一个新的战法,就是集中所有炮弹,狠狠的砸向一个地方,日后的淮海,平津都有这个战法的运用,包括后来的抗美援朝。
而且还延续到了现代,对大炸b的追求,一直根植于解放军的骨子里……
好了,炮也打了,那么吴祥又出场了。
轰轰!轰轰!
跟吴祥首次出场一样,还是狂暴的爆炸声充斥人的耳朵,绚烂的花火让人的刺激着人们的眼球。
吴祥的脸上全是烟火之色,跟之前的战场形象没多少分别,只不过,这回银幕上多了两个字的字幕,塔shan!
这是什么战役,估计谁都知道了,这是著名的塔shan阻击战,但这次战役的细节,恐怕很多人都不知道。
“杀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