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页

《上车,走吧》这部小成本电影,首先在京城上映,这里也是这个电影最适合的战场,因为这部片子拍的就是北漂的事儿,可以说这个战场的胜负如何,就直接关系到电影票房如何。

总体来说,这部电影虽然加入了很多的笑点,很多的喜剧元素,但还是不够,在贺岁档这样的档期里,她还是一个比较另类的作品。

也就是吴祥的那个看法,这个喜剧效果还不够,管琥还是坚持着他一开始的初衷,这个片子就不是一个很造笑的片子,我要反映这个社会问题。

片尾的那种淡淡的忧伤,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接受的,但是,吴祥没办法再改了,他自己估计,再多说,再插手的话,那管琥恐怕就不干了。

这是一种,乡愁,事业,人生,爱情……等等等,交织在一起组合成的复杂味道。虽然这句话听上去有些像《舌尖上的中国》里常用的,但这部片子还真就是如此。

那么这样一部电影,能在京城的战场上取得成功吗?

第112章 总算能开始做后期了

“12月25日,本报讯,由青年导演吴祥监制,管琥导演,高琥,黄勃,孙逸非主演的小成本电影《上车,走吧》结束了首周的上映,光是燕京一地的票房就达到了79万,制片方发行方都感到非常满意。该片描写的是两个从山区走出来的农民来到京城之后,奋斗,生活,恋爱的故事,反映了当下的一些个社会问题……”

没错,总体来说就《上车,走吧》在京城上映三天取得了79万的票房,这个票房成绩虽然不能说是特别的出色,但也对得起吴祥的投资了。

这还只是京城一地,当然了,现在就京城一个地方的票房就是非常的重要,但3天有这个成绩也算可以接受了,毕竟投资不大,也没有什么大腕,还受到了很多影片的竞争。

反正不管别人怎么想了,吴祥是表示很满意了,按照他原来的想法,这样一部电影,并非是非常喜庆的电影,在贺岁档是很难有什么作为的。之所以上贺岁档,完全就是因为这个片子的进度正好赶上了,要不就得过明年上映才行,那样不太好,因为吴祥需要活钱儿啊,他的大制作都超支了嘛。

多少是块肉,能挣点儿是点儿啊。

这部片子吴祥也就忙活到这里了,之后的什么宣传他是都不会去了,就连首映他都没去。没别的原因,那就是他必须要开始《汉武大帝》的后期制作了。

不能再忙乎别的了,不然自己的这首部大制作,那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跟影迷们见面了。后期制作的第一步,吴祥就是剪片子。

但这回的片子可不是那么好剪的,吴祥自己感觉,自己一个人好像完不成这个事儿,他得找帮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周薪霞周老师。

为啥非要找个帮手呢?这不是吴祥没有自信,而是这回的片子不一样,跟他之前拍的是完全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