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目前由南非占领的纳米比亚,原来是德属西南非洲殖民地,艾登问都不用问,德国肯定要收回去。
经过里宾特洛甫这样分割后,南部非洲是英国第一,140万平方公里;葡萄牙第二,90万平方公里(扩大后的莫桑比克);德国第三,80万平方公里(纳米比亚);然后是法国、意大利、比利时和荷兰。等于各国都在南部非洲插了一手。
德国虽然排名第三,但这是不包括马达加斯加,如果把60万平方公里的马达加斯加加上,德国才是南部非洲隐隐约约的第一。
这样调整后,德国在非洲拥有4块殖民地:德属东非(大致包括吉布提、索马里、肯尼亚、坦噶尼喀、卢旺达、布隆迪、马拉维、一部分赞比亚和乌干达),大约240万平方公里,德属西非(大致包括多哥、贝宁、尼日利亚和喀麦隆),大约160万平方公里,西南非洲(纳米比亚),大约80万平方公里,马达加斯加,大约60万平方公里。合计非洲殖民地540万平方公里。
马达加斯加和其他殖民地地位不同,在清退土著人口后,霍夫曼打算将其建设成为德意志非洲共和国,不过是否作为第三家园建设,他还在犹豫。非洲共和国显然没有美洲共和国的区位优势来得明显。今后充当特大号海外军事基地的可能性要超过生存空间——毕竟这是唯一卡在南非和澳新之间的优势领土。
一战前夕,法国拥有1100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英国拥有900万平方公里,经过这番调整后,法国只减少了不到100万平方公里,依然超过1000万平方公里,稳居首位;德国以540余万跃居第二;意大利以350万位居第三(利比亚、埃塞俄比亚、一部分南苏丹、厄立特里亚);葡萄牙以215万位居第四(安哥拉、扩大后的莫桑比克),然后是比利时,第六才能勉强轮到英国。
现在搅屎棍的角色轮到德国来扮演了——在非洲殖民地上,德国把一片片土地割裂得支离破碎,引入大量欧洲国家与英国对抗。
当然英国保留的区位位置还是最理想的,南非最发达的地区依然掌握在其之手,不仅有工业基础,铁路、金矿、钻石矿都在上面。
沟通几天后,双方仍然无法取得进展,艾登表示:“如果是这个局面,我很难向国内交代。”
“差点忘了,还有个前提,贵国必须抽调运输船提供后勤服务——100万船舶吨位,油轮、货轮四六开,协助我们从本土和中东调集物资供应大军使用。”
“这不可能!”艾登急得跳脚。
“您不要想不开,如果我们向法国人提出这个条件,对方将非常乐意效劳。”里宾特洛甫提醒道,“贵国都不派兵,只要坐享其成,世界上还能有比这更好的事?”
“我必须向国内汇报。”
“当然可以,军队大约需要2个月时间进行调度与部署。”里宾特洛甫提醒他,“我们已开始从俄国前线撤军了,将逐步转移部队到南非,大约9月1日发起进攻。”
“怎么样才能确保我们的利益?”
“您担心打下后不交付?贵国不是还要接纳我国部队登陆并交出多余武器装备么,我们会根据这个节奏来,保持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