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行虽不轨于纲法,然其言必信,行必果。重快意,尚豪迈,不蝇营狗苟,不曲意顺人。这就是江湖人的道义。
但如此道义终究有不完美处,那便是枉顾良善性命。这点不需多说,大家尽数知道。如此江湖便就让许多好汉敬而远之,视为畏途,视为草寇贼匪。梁山泊的出现完美的解决了此弊端。
是,梁山泊依旧不轨于纲法,但那是因为朝廷无道。举世黑暗,天下无道,我便自替天行道;朝野昏庸,官吏贪鄙,我自除暴安良,仗义行仁,扶危济困,怎不叫仁义之辈拜服?
更遑论人梁山泊打铁乃是自身硬。自打出如此旗号后,便真的一板一眼皆依此而行。天下人何曾听说过人梁山泊有过滥杀无辜之举?有过烧杀抢掠之举?斩除贪官污吏、杀尽势恶土豪,与尔善良百姓无关。
待到梁山泊打破大名府城,取钱粮百万活十余万男女性命,就更宛如一圈至神至圣之光环,叫那仁义之辈为之倾倒,见了只有俯首便拜。
而有了榜样,有了对比,就可看到自身的不足,便可看到所行的腌臜。
如此,袁朗在接到南丰府城的快马传书,得知鲁武两人就此要与淮西军一干人分道扬镳,如何会依照那书信中的意思,为难鲁武两人?他的选择是追随而去。
“袁朗已留书一封,算作与王头领拜别。如今只愿跟随两位兄长,同入梁山泊。便做一小卒,披肝沥胆,赴汤蹈火,亦死而无憾。”
这便如是得之易,失之易。得之难,失之难。
陆谦废如此多精力时日方经营起“梁山泊”这面天字招牌,其作用这便是之一。
就如那人无刚骨,安身不牢。梁山泊与陆谦有了施舍钱粮百万活命十数万男女之光环,仁义一途,绿林江湖上,他便已经走到极致了。
便就有了叫慕名人“身虽百死而无怨,具怀忠义笑问天”的资格与资本。
第275章 一小小的池鱼,叫得甚混江龙
花和尚最爱义气好汉,听了是好不欢喜,“不想袁家兄弟这般的义气,是洒家之过,小觑了则个。”言罢就与袁朗见礼赔不是,武松在旁是跟着拜下。叫袁朗恨不生出四只手来,扶起了这个,扶不住那个。
“兄弟这一礼受的。且不说俺武松与鲁达哥哥误会了你,就说你舍弃这儿的荣华富贵,随俺们入伙梁山泊,便叫俺武二佩服。”陆谦对山寨头领一样大方,可梁山泊再是热闹,又如何比不得房州、南丰府这般朝廷州府?
此二地再是贫瘠,瘦死的骆驼也比马大。许多的绿林好汉,就是迈不过这道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