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0页

尤利安深呼吸一口,重复问道:“多少?”

“不是单纯的金钱报价。”弗拉维斯觉得那些附属条件才是最重要的:“牵扯到了政治条件。”

礼部给予弗拉维斯的回复是一系列的要求,其中包括罗马的海洋船只全面转为汉帝国标准。

除了海洋船只的标准制定之外,哪怕是罗马人自己的造船厂也被要求需要有汉人官员前往监督造船过程,给出的理由是汉帝国虽然卖的是蓝图,可是绝对不愿意见到有次品的出现。

有懂得技术的汉帝国官员前来“把关”对罗马人来说是一件好事,他们虽然觉得那个条件怪怪的,却也乐于接受。

对于像瓦伦提尼安努斯这种产业有六成以上都是造船业的家族来说,汉帝国还提出在罗马境内开设造船厂的条件才是要命的一项。

一旦罗马境内有汉帝国的造船厂,没等购买蓝图的罗马家族将技术吃透,市场份额估计也不会剩下多少了。

“的确是的。”尤利安以自己的理解说道:“我们向汉帝国购买船只,他们抬高价格的其中一个理由就是送货路途遥远。”

弗拉维斯认为尤利安没有抓住关键点,是他们这些本土造船家族面临造船技术的更新,停产的同时汉人插入市场,平常时候他们能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去阻止,真让汉人在罗马境内有造船厂就没有任何阻止的可行性手段。

“如果汉帝国开设的造船厂愿意招收罗马工人的话,并不是一件无法接受的事情。”尤利安是从全局在进行思考:“我们极度需要他们的帮助,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相比起追赶,经济方面可以暂时进行牺牲。”

从全局出发的角度而言,弗拉维斯知道尤利安说法无比正确,但尤利安是皇室,他们只是贵族。

罗马的贵族并不需要完全配合皇室,不与皇室起龌蹉的贵族在罗马甚至称不上是合格的贵族。

统治罗马的皇室可以一换再换,贵族的利益却是不容受损。这种理念已经在罗马存在数千年,并且会一直存在下去。

当前已经有市场份额那么一个理念,罗马人在数千年的开拓历史中,一开始还是纯粹为了土地在征战,后面逐渐明白哪怕不占领土地,只要去占领市场也是一种胜利。

“我们的技术完全落后于汉帝国,本身就没有竞争能力。”弗拉维斯必须要说得更明白一些:“假设能够付得起资金,君士坦丁堡也愿意接受汉帝国的附属条件。我们至少要花三到五年的时间去吃透那些技术,那三到五年的时间就会形成一个空档期。”

尤利安有些听懂了,就是还没明白弗拉维斯的反应为什么那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