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半岛是汉人踏出汉家旧土之后的第一个乐园,先入场的是军队,后面军队则是成了定海神针。
所谓的定海神针就是从不轻动,要不然哪能被称呼为定海神针,就便宜了一些胆大之辈。
军队掠夺是充公再行分配的模式,私人则是需要上税。
军队的分配模式基本上是六成充公,某位士兵掠夺了多少可以分到四成,没有娶妻的士兵按功劳多寡来分配优质的异族女,着实没有功劳则是可以用远少于民间的价格在军队进行购买。
私人的掠夺队,他们的上税方式相对复杂,奢侈品入境是要上交多达八成的税,非奢侈品则是三成税,同时粮食类的物品则不被收税。
其实奢侈品的税高是一件非常合理的事情,它们本身就能卖出大价钱,买家也会是有钱人,一件普通物品能卖一百五铢钱,一件奢侈品却能卖出数万乃至于是数十万的五铢钱,哪怕是被收了八成税,卖家依然能够得到远比普通物品更多的五铢钱。
官方会在奢侈品上面定下高税额,其实也是遏止和打击奢侈品交易。
中南半岛的文明程度并不高,汉人在那边掠夺的时候,大多数的时间其实是抢不到什么太值钱的东西,能获得奢侈品要么是走了狗屎运刚好抢了一个用翡翠原石或是其它什么原石盖屋子的土著,要么是那个土著村子旁边刚好能淘金,要不真不可能抢到什么奢侈品。
前期军队和私人掠夺队还能有不错的物资收获,后面基本上就是抢光了,眼睛就盯在了土著人口方面。
有相关的数据表明,汉人冲进中南半岛之后,短暂的数年间创造的经济收益超过百万万五铢钱,那是建立在发现多处翡翠矿、金矿和诸多名贵木材的前提下。
可以说只要是去了中南半岛的汉人就没有一个穷着回国,不但去的人都发财了,国家也是吃的不断打饱嗝。
经济收益只是其一,掠夺了大量的人口其实更被国家所看重。
从中南半岛抓捕到的劳动力缓解了国内的劳力缺失是一说,相对重要的是解决了起码三十万单身汉的婚姻问题。
交税是一定要交,没有背后国家的强大,就轮不到他们能够肆无忌惮地去抢。
私人千万别说自己的劳动成果为什么要分出利润那种话,局面是国家的军队打开,也是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在背后撑腰。
要是国家不强大,去抢了他国,信不信被抢的国家去申告,自己国家会派人捉拿给出一个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