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8页

郁久闾跋提似乎也没明白,他纳闷地看着刘彦,疑惑地说:“我们是盟友,有困难的时候找盟友帮忙不是很正常吗?”

那一刻,刘彦终于知道其余的游牧民族为什么将柔然人称呼为“蠕蠕人”,是不是智力低下,打仗只靠武力,不用计谋,败多胜少……汉人还不太了解,但像极了不会思考的虫子,好像没说错。

第802章 野火烧不尽的下一句

于当代而言,中原那边没人清楚柔然人是怎么崛起,或是去了解他们的祖先到底是谁。

就是到了后世,由于柔然人没有文字,也就不存在什么文字记录,想要了解柔然只能从中原政权的一些记载去探知这个突然崛起的草原部落联盟。

刘彦对柔然的大概猜测是,就像东胡人和月氏人衰弱之后被匈奴取代,匈奴衰弱之后则是被鲜卑抓住机会崛起,鲜卑各部落大股南下造成的真空必然是会产生新的霸主,柔然人就是那样成为草原新一任的霸主。

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于当代或是之前来讲,只有曾经的匈奴人建立起了帝国,其余草原霸主并没有形成真正的国家,是以一种部落与部落之间形成胁从关系的联盟体系。

相较于国家体系,部落联盟的体系有着很多先天性上的不足,比较明显的就是他们虽然是从属关系,可最高领导人不是从制度上完成对他们的统治,统治是建立在蛮横的武力基础上。

实际上掌控暴力再来进行统治是一项必走的“程序”,无论是哪个民族或是国家都不例外,不掌握武力想要进行统治基本属于不存在,差别就是掌握了暴力之后得到统治权,掌权者是用什么样的手段来进行统治。

其余民族暂且不谈,游牧民族的统治手段一直都没有变过,王庭必须要有整个族群一半或者以上的武力,才能威慑和压服其余的部落。会这样自然是他们的社会体系注定不会只是某个群体掌握武力,是只要形成部落就存在武装。

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与农耕民族有着根本性的不同。农耕民族是有固定的栖息地,游牧民族则是不存在固定的栖息地,子民长期处于移动状态,许多时候王庭都难以知道某一个部落究竟是在哪,那还怎么去进行严密的监视,连严密的监视都办不到,也就不存在什么监管空间。

“他们不可能凭空冒出来。”李坛对柔然有自己的推测:“现在虽然是成为柔然,之前应该是匈奴人、鲜卑人、丁零人、羌人……与鬼方、犬戎、北狄等许许多多民族后面转变成为其它名字的族裔一样。”

草原上从来都不止存在一个族群,只是某个族群足够强大之后,没有什么民族观念的人主动的依附过去,那也是草原人很爱划分“黄金血脉”和其余血脉的关系,一旦所谓的“黄金血脉”衰弱,很快草原上就该“变”出相当多的部族,再决胜出一个新的霸主,然后又有了新的族群名字。

刘彦等人在讨论什么?是郁久闾跋提以援助的名义要求汉国提供物资之后,对柔然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进行猜测。

柔然目前盘踞的地盘并不小,只是从疆域面积上来分辨的话,他们的疆域面积实际上是比以丁零人为主的高车小上很多,硬要有一个直观印象就是和后世的外蒙古国土面积差不多。

与许许多多的游牧民族一样,他们的生产力决定了部众的数量多寡,没有足够食物支撑下肯定是无法产生人口大爆炸。根据汉国的猜测,柔然人应该是在六十万到七十万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