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页

乞活军就是为了活命凑到一块的凶悍之徒,极少数的核心精锐会有明确建制,更多是有头目而无军官,导致的谁也不清楚乞活军的具体数目,作战全靠一股悍勇之气一拥而上。

讲道理,按照冉闵的军事素养不该忽略军队编制的事情,可事情就真的发生了,不给出一个解释,就容不得刘彦会多想,中枢会产生不好想法。

是刘彦一再提示,冉闵总算醒悟过来。

“那个叫乱。”冉闵又开始讲道理:“北上之后无一日不战,时时刻刻有百姓闻声而来,军中极度缺乏识字的人,不是不干,是着实干不过来啊。”

刘彦将头扭到一边,脸颊控制不住地抽搐了几下。

说句非常难听的话,以目前的识字率来讲,一千个人里面不一定有一个识字的。光识字也不够,军队等级造册有自己的流程,关乎到组织度和控制力,简单点就是次序,而次序在新光复区是奢侈品。

“除了原有的编制……”刘彦重新转头看着冉闵,目光炯炯地问:“其余调动向后进行登记造册,有问题吗?”

北伐兵团现在铺得比较开,壶关和壶口关需要直接对石碣赵军产生压力,冀州方向随着吕泰兵团回调也是进行布防,想要调动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您是王上,说什么就是什么呗。”冉闵没有掩饰自己的排斥,或许觉得这样说话不好,后面很难得地进行解释:“调动完全没有问题,就是怕发生什么意外。”

刘彦很努力才控制自己的脸颊不发生抽搐,他算是懂冉闵的人,那就是一个放荡不羁的铁血真汉子,可能说什么话自己都没有多想,就是出于自己最为真实的真正需要。

“南调,怎么调……”刘彦拉了一个尾音,很努力地掩饰嫌弃,继续说:“那是你的事情。”

“哦,不是一次性全部南调。”冉闵立刻露出开心的笑容,说:“王上这样说,臣心里就有谱了。”

刘彦和中枢官员重视的是冉闵愿不愿意下令新收编的那些人南调,那是态度和心态问题,冉闵接受命令比任何事情都要显得重要。

一直站在一侧进行记录的荀羡,他听着无法控制地羡慕冉闵。不是什么,他是羡慕刘彦对冉闵的态度,君王乐意和臣工……尤其是统率大军的将领说话随意,除了喜爱之外只能用维护来解释。

长江以南的人对冉闵从来没有什么好印象,中原的人对冉闵态度比较两极化。所谓的两极化就是崇拜到极致和厌恶到极限,区分是有没有被冉闵照顾和是否被镇压过。

刘彦与冉闵的谈话只是定下一个基调,后面会有左丞相纪昌专门与冉闵进行细节上的制定。

冉闵从王帐离开径直来到属于纪昌的帐篷。他在帐外看到的是人来人往,入内之后是看到处摆满了的文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