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页

谷城离济北汉军大营三十里,距离廪丘也就是两百里不到,以相隔来看还真的不算远,甚至是按照原计划前往蛇丘其实也就是两百余里。

汉军这边能够按照往年的时节来判断今年的雨雪天气,石碣赵军这边自然也不会忘记这茬,有相同结论的是要利用半个月的时间来搞一场大的,再利用后面的天气转换巩固战果,甚至是遭遇不利也能利用天气不至于让情势变得更糟糕。

常说两军交锋皆在庙算之间,讲的就是战前根据敌我实力来进行预判,又对地形与天气进行预测,猜测战争过程想出应对之策。

该有的算计和准备都有了,那就是做出实际的行动,石宣也就带着他的东宫卫队过河,骑跨战马到了黄河北岸有前方信使来报,说是孙伏都如计划再次出击,可这一次汉军不类往常,寒亭与范县的汉军大举出击直扑廪丘,又有汉军精锐骑兵绕鄄城而过直扑濮阳。

“濮阳?”石宣身为统军主帅不至于不认得地形,对于每一座军事重镇亦是了解透彻,立刻就问旁边的李菟:“汉军没有攻取廪丘与鄄城就直扑濮阳,是不是如将军所讲,因为刘彦的到来而让敌军主将改变策略?”

李菟是老将了,半生戎马先为石勒效力,多次攻伐东晋小朝廷屡立战功,对草原也是多次征战,算是南北都留下过征战痕迹。

“汉军的意图一开始就表现得这么明显,恰恰是我军应该谨慎的原因。”李菟想了想,建议道:“太子,我们可以将大军先移至白马,近一步观察情势再做定夺。”

石宣想想也是,不管是廪丘或者是鄄城,那边在计划中本来就是要放弃的地方。

第400章 军情如火

石宣的东宫高力自然是跟队随行,那是一些从数百万人中挑选出来身材高大又骁勇敢战的人,数量不多仅是一万左右。

作为东宫的直属武力,众高力却是显得相对寒酸,不说没有甲胄,兵器也是每个人拿着长达一丈的大仗就算是了。

所谓的大仗全称应该叫“大仗柯”,而“柯”其实就是斧头的把,也就是斧柄。

但凡使用长柄武器的人,一般是有着大力气,看东宫高力鼓励裸露的胸膛确实是肌肉发达,再看长相也是一个个显得凶狠恶煞。他们像极是没有经过比较正规化的训练,行军时不管骑马还是步行都是随意凑着就算了。

石虎在给石宣选择东宫高力时是不分民族,只要达标的人就会入选,再经过残酷的优劣淘汰,能被选入东宫高力的人基本上就是十夫长级别,也就是至少能够以一当十。

石宣出征,东宫高力是他手里比较仰仗的武装,再来是多达八万的羯人本族兵士。

八万羯人是石碣赵国身份最高的“国人”,日常生活待遇上要高于其他民族,连带因为石碣赵国有“胡人抢晋人免罪”的律法,实际上羯人过得相对富庶,别看一个个穿的花花绿绿什么服装都有,可绝大多数手里至少是会有一支金属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