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页

汉国要稳住东晋小朝廷,纪昌的意见是派出桓温,不用去求见司马皇室,只需要用桓温在长江以南的交游广阔就足够。

世家之间联姻甚多,基本上就是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现状,桓氏一族也是一个与多方联姻的家族,再来是桓温的四个弟弟都在小朝廷任职,有的是操作的空间。

“王上要温前去运作?”桓温还没有得到正式的差遣,迎来了纪昌到家中做客,摆下宴席之后两人听着曲子看着歌舞,说到了正事却让他很是为难,苦笑道:“丞相,温已经是王上之臣,恐怕很难再有情面可讲的。”

世家有自己的节操,他们可以多方投资,也可以在私底下互相交换情报,但是关乎到国家大事的选择上则不会乱搞。

刘彦理所当然是不知道世家那点事,纪昌出身低微就更不够格知晓,而知道的人很难开口说明,难题就摆在了桓温面前。

恰是因为那样,纪昌看桓温的眼神就很是奇怪了。他说:“元子有什么难题,可一一讲来。”

桓温说起来是一个偏向于武人性格多过于文人的人,他有话说话:“若是没有什么付出,或者说付出不足够,温去了能够得到好的招待,说的话却是有如空气,会被人听却听不进去。”

纪昌立刻说:“若是需要财帛,大汉怎么会吝啬?”

“财帛或许会起到作用,但作用非常有限。”桓温苦笑:“身为世家,哪怕是爱财也会有一个限度,他们高官做得,任谁都有美玉绸缎,田亩更是不在话下,所求的该是更进一步,或是能够得到大名声。”

那一瞬间纪昌立刻就懂了,就是那种“不是不背叛,只是筹码太小”,想要达到目的付出的代价不够不会吸引人,他需要得知是什么代价。

“扩土。”桓温直接说:“归还攻占的南阳郡地界,或许还要加上相助小朝廷向李氏巴蜀用兵。”

其实称臣的效果会最好,但桓温连提都不会提,哪怕只是策略需要的虚假称臣,以他对刘彦的了解也属于没有可能。

李氏巴蜀就是李氏成汉,桓温没有来汉国之前最大的心愿就是攻灭李氏成汉,为了这个目标不断奔走好几年,一番努力下来只是得到庾翼的赞同,其余就没有一个是持相同理念的。

“攻击巴蜀?”纪昌有关注长江以南,一直以来那边的破事不少,可没有听到关于李氏成汉的什么消息,也就问:“元子为什么这么说?”

“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也。”桓温还在苦笑,说道:“之前那些家伙反对进攻巴蜀,是李寿在世时巴蜀稳定且民心归附……”

后面的话不用多讲了,汉国对李氏成汉也有自己的关注度,李势成为新的国主之后一再干莫名其妙的事情,还学石虎大肆建造宫阙与收集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