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也是奇怪的,高句丽、百济、新罗这三个在朝鲜半岛上杀得你死我活的三角关系,来到青州之后却好像是放下了仇恨?他们经常会组织一些什么活动,三方分成阵营互相竞技。比如现在他们就在搞射箭比赛,分静靶和动靶。
围着观看的不缺少汉军本部的人,毕竟凑热闹从来都是一种天性,他们的叫好声和嬉笑声混成了一片。
“那些土著的用处还是有一些,尤其是高句丽人。”纪昌简短地介绍了一下,后面才叹息道:“许多我们先辈的技艺在中原这边遗失了,倒是高句丽人那边保存下来。”
可不是嘛,每每中原历经一次浩劫,周边国家就会迎来一次吸收华夏文明精华的机会,太多从中原逃亡出去的人带出去各种手艺和知识,结果中原杀得血流成河导致一些传承断绝,周边各国却是能够保存下来。
那些从华夏流传出去的传承,会在很久以后成了异族的国粹,反而是和中央之国没有屁关系。甚至,中央之国的人会觉得周边某个国家的某种技艺很怪很操蛋,殊不知那种技艺其实是生活在中央之国的先民通过智慧和努力才创造出来。最悲哀,恐怕莫过于此了吧?
围观众人的分区还是挺泾渭分明,该是属于哪个势力就绝对是凑到一起,导致代表本势力的人表现好一些,喧闹生就会出现在哪个位置,倒是汉军士卒这片遇到表现好的都会捧场一下。
得说一句天大的实话,那就是朝鲜半岛来的那些人,他们对汉军士卒其实挺发怵,不止是汉军士卒普遍会高大一些,主要是有见识过汉军作战,不谈骁勇善战之类的,对于汉军士卒喜欢腰间悬着滴血的脑袋一边追杀敌人,印象深刻的同时又会感到恐惧。
要说起来也就新罗人没有和汉军打过,不然朝鲜半岛上的高句丽和百济都和汉军对过阵,似乎两国屡次都会被汉军击败,几乎是被打得没什么脾气。
“他们安份吗?”刘彦继续迈步前行,一边说:“抽调半岛更多的青壮出来消耗,是我们的既定清理之策。”
“一直在控制规模,斗殴时常有,仇杀也时而发生。”纪昌呵呵笑了几声:“找到杀人者砍掉首级,一些时候哪怕是冒名认罪我们也不管。”
刘彦颔首:“别做得太明显。”
朝鲜半岛上有多少人口真的不是那么好说,总归来讲不会低于一百五十万就是,其中扶余人、倭人、沃人是最多,三韩人次之,倒是华夏苗裔也有个接近二十来万的样子。
汉部一直都在吸收朝鲜半岛上的华夏苗裔,就是效果上并不那么好。说不上来是什么原因,大多数能混得开的华夏苗裔在朝鲜半岛是人上人,一些有手艺的人也过得不错,极少数才是身为奴隶。
“他们既然是为了躲避战火才逃出去,想一想也该知道愿意回到中原的人是少数。”刘彦其实觉得挺悲哀:“胆小但有远见的人逃了,留下傻的、愣的、憨的受罪,更多有勇气的人在反抗中死去,留下屈膝卑躬的渣渣。”
纪昌能说什么?难道要说活在中原的那些晋人都是渣渣?虽然他们中的大多数也真的是渣渣,可普通人从来都没有选择的权力或是机会,能够卖国的只有人上人,普通人能卖的只有自己。
“一个民族的精华部分在于那些敢打敢拼的人,缺少了这些人,哪怕是再有智者也没有人可以去执行谋略。”刘彦停了下来,转身看着纪昌非常认真地说:“我们要做的就是将朝鲜半岛上那些有勇气并且敢冒险的人消耗光或是吸收掉,留下那些胆小鬼或窝囊废,以后想要征服会变得非常轻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