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系血脉在我们这边效力,可以钳制那些家族。”刘彦笑了笑又说:“但是派来旁支,对主家看似没有多大威胁,实际上只要主家不合我们的心意,只要我们扶持那些旁支成为家主……”
纪昌听得两眼放光,他突然发现刘彦也不是不懂权谋之术,并且提出来的事情……还真的是后者更具备可操作性。
的确,主家嫡系本来就会成为家主未来的掌控者,让嫡系作为人质,心一狠抛弃那个作为人质的嫡系再挑选一个就是了。汉部扶持旁支,让旁支成为某个家主的主事者,那些依靠汉部才上位的人,天然就对汉部更有依赖性,因为一旦失去汉部的支持,他们就该面对家族的反扑!
“扶持旁系……好,好!”纪昌有些失态,那完全是寻找到了汉部壮大的关键手段:“还需要详细商讨和布置!”
自然的事情,一个有效的方案从来都不是三言两语就能敲定,需要将所有可能导致失败的地方挑出来,归纳一下再思考反制手段,其间的复杂和繁琐,绝对不是短时间可以完成。
刘彦只负责提出概念,怎么去完善是纪昌的事情,他过一段时间还要前去柜县那边,向那些聚居起来的人展现自己的存在感,给予足够的好处,进行必要的震慑,再让他们像狗一般的听话,扑向汉部需要攻击的对象!
第四卷 纵横半岛
第103章 知易行难
“杂胡如犬,不可喂之太饱,不可过于放纵……”刘彦在念的是从东莱书院传来的信笺:“说起来,这个东莱书院有意思啊!”
纪昌也就是听,根本不想发表什么意见。
东莱书院的王羽过来了一次,刘彦安排纪昌的建议派人前去拜访,人没有请来,信笺倒是带回来了。
刘彦要是“土著”,他对于东莱书院在没有发生之前就能猜测到某些事情,应该是感到非常惊奇。比如汉部没有发出“就食令”就被东莱书院那边抢先猜到,又比如扫楼纳阿部落不战而逃,再比如会有众多的家族和部落响应“就食令”。其实,要认真的算起来,那些不过是逻辑和推演。
关于逻辑和推演,绝对有专门的学科,不止东方有,西方也有。
逻辑和推演在东方基本是被附上神秘色彩,大多是神神叨叨的东西,例如什么阴阳八卦,又有算命啥的。结果是本来应该发扬光大的知识,成了军事的一些手段,更成了一些宗教骗子的行骗手段。
西方甚至专门有人在研究逻辑和推演,列出了专门的学科。不,不是西方,应该说是中亚,就是萨珊王朝统治之下。西方知晓相关的知识,是后面的事情了。就有如欧罗巴人还是不断东征,才从阿拉伯人那里获得属于欧罗巴之前的历史记载那样,有了东征取回去的文献才为文艺复兴开启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