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的最后写有郝摇旗三个字。
不过赵徽并没有太大的反应,他根本没有听过此人的名字,想必是哪个山头的草头贼。
赵徽一时无策,索性叫来幕僚一起商议。
那幕僚在看到郝摇旗三个字后却是大惊。
“东翁,此人乃是李闯麾下悍将啊!”
“什么!”
赵徽吃了一惊道:“那这支军队岂不是就是闯军了。”
闯军的战斗力还是很强悍的,虽然被清军一路穷追猛打,但当年也没少让明军吃苦头。
“本官该如何是好,如何是好啊。”
郝摇旗亲自前来“借粮”,赵徽若是不借,郝摇旗一怒之下势必会下令攻城。城破之后赵徽肯定难逃一死。
可如果赵徽迫于压力借粮给郝摇旗,万一事情走漏了风声,此事被朝廷追究,一顶通敌的帽子扣下来赵徽同样是吃不了兜着走。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他现在的处境都很艰难。
“东翁莫慌,便且先把粮食借给他吧。”
听幕僚这么说,赵徽眉毛一挑道:“那万一将来朝廷知道了呢?”
“朝廷又没有证据,只凭一些闲言碎语就能治东翁的罪吗?至于库中粮食缺项,随便做做账目便是。”
两害相权取其轻,对赵徽来说显然跟郝摇旗合作的风险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