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页

大帐之中,一个身材高大虎背熊腰的汉子十分兴奋地说道。

在他身旁不远,站着一个身着蟒袍四十来岁的壮年男子。

此人不是旁人,正是大名鼎鼎的恭顺王孔有德。

孔有德和耿仲明、尚可喜降清后皆被封王,合称三顺王。

三人早在辽东时便认识,曾经一起做过矿工。后来三人都投到毛文龙军中,一个马勺搅饭吃。毛文龙被杀后,因缘巧合下他们策动登州之乱,后一起渡海投降后金。

照理说,这样的经历足以使他们情同手足。

但事实却非如此。

大清要与李自成、残明小朝廷争夺天下,仅仅靠八旗军是不够的,还得倚仗孔有德等三顺王。

比起献出山海关的吴三桂,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绝对算是投诚的老前辈,深得摄政王多尔衮的信任。

多尔衮曾经对三人暗示过,若是将来打下天下,会分给他们一省之地作为实封之地。

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三人都是人精中的人精,自然明白多尔衮不会那么的大方。

多尔衮只说将来会给他们分一省之地作为封地,却没说是一人分一省还是三人分一省。

孔有德甚至认为多尔衮有可能对吴三桂说过同样的话。

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获得一省封地,就得立下尽可能大的功劳,完全盖过其他几人。

兄弟?兄弟和一省封地比起来就是个屁!

摄政王派吴三桂、尚可喜随英亲王阿济格取大同,同时派豫亲王多铎领耿仲明和他孔有德攻太原。

两边都是一位满洲亲王带着两个汉族藩王,意图太过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