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友们却当真了,他们推举年龄最大的王酉亭为领导,自己掏钱加班加点的赶制木笼,把鸡、鸭、狗、兔子之类的装进笼内,又将木笼架在马、牛、猪、羊身上,赶着牲畜登上了四艘木船。
王酉亭为了筹集西迁经费,甚至低价变卖了自己的两处房产。
在日寇对南京发动总攻的前一天夜里,十六名牧场职工,带着一千多头牲畜划着木船匆匆离开。
此时日寇已经包围了南京城的东南西三面,他们只能从北方绕道,半路又遇到日机轰炸中国船只,于是又弃船登岸,赶着牲畜奔皖中山区进发。为了躲避战事,他们先是北上去了河南,再折返进入湖北,一路上风餐露宿,艰难无比。
在许昌时,正逢大雪,天寒地冻,虽千方百计的保护,还是有一些兔子被冻死了,工友们心痛得大哭。有四名工友在筹集粮草时,被村庄内的日军发现追赶。为掩护良种牲畜的行踪,其中3人刻意将敌军引向南边,被开枪打死。死里逃生的1人跑回北边报信,王酉亭才带着众人躲过全军覆灭的劫难。
当然也有开心的事,半路上两头荷兰奶牛,产下了两头活蹦乱跳的小牛犊。
他们带着动物大军来到武汉时,日寇也进攻武汉了,只得连忙朝宜昌进发。他们的爱国义举感动了当地民众,被免费送上轮船,终于可以放心的坐船去重庆。
牧场职工再与罗家伦见面时,已经时隔将近一年,辗转各省数千里。
罗家伦看着历尽风霜、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职工们,还有那些死了几只兔子、多了两头小牛犊的良种牲畜,激动得泪流满面,立即组织全校师生欢迎功臣回家。
这就是中央大学内迁“鸡犬不留”的故事。
第834章【否极泰来】
清晨。
孟小冬风风火火的前往主城区,今天她有一场演出。虽然四川人不怎么爱听京剧,但作为周神仙的太太,“冬皇”还是极受重庆票友喜爱的。
特别是七七事变之后,孟小冬已经进行过多次义演,川军出川抗战的军费当中,就有孟小冬的一份贡献——首批出川将士的军费,大部分来源于银行借贷,南京政府拨发的款项还不足10。
至于孟小冬的家人,此时都还在上海。
周赫煊早就劝孟家人来四川避难,但孟小冬的父母和叔叔伯伯们,却坚持不肯入川,而是躲进了上海公共租界。原因很简单,一大家子都是唱京剧的,跑到川剧的地盘来根本没法混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