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凯申目露凶光:“那就杀了吧。”
如今政治形势严峻,常凯申知道自己难逃下野的命运。但在下野之前,他必须为以后的复出做准备,提拔复兴社首领腾杰是其一,秘密处决邓演达是其二,暗中联络汪兆铭是其三。
可怜邓演达这位高喊“我要为中华民族维护正气”的国党左派,就此死于派系斗争当中。
对于此次政治斗争的失败,常凯申下野后回老家写日记,总结经验道:今次革命失败,是由于余不能自主……党内胡汉民、孙科,一意迁就,乃至于不可收拾。而本人无干部、无组织、无情报,以致‘外交派’唐绍仪、陈友仁、伍朝枢、孙科勾结倭寇卖国,而未之预知陈济棠勾结古、桂各派,古应芬利用陈逆皆未能信,乃至陷于内外挟攻之境,此皆无人之所致也……
如果常凯申没有在日记里说谎,那么广州国民政府和日本人是真有勾结——粤桂联军在南方出兵,阎锡山在西北复出,日本人在东北入侵,三方相继发难导致局面不可收拾。
常凯申痛定思痛,从此疯狂地培植亲信、排除异己,同时发展特务组织来巩固自身统治,他不愿再吃“无干部、无组织、无情报”的亏。
第441章【七人背】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宁死不做亡国奴!”
周赫煊坐着黄包车,穿行在寒风凛冽的北平街头。街上数百学生组成的游行队伍,正举着标语高喊口号,沿途市民纷纷驻足围观。
北平这边的游行属于小打小闹,真正的大游行在南京那边。
月初的时候,北平各校数千名学生卧轨三天三夜,迫使铁路局往南京发车,与来自山东的数千名学生联合进行游行示威活动。
学生们抵达南京后,分化为“激进派”和“缓和派”。“激进派”借住在中央大学,“缓和派”借住在金陵大学,天天上街搞游行,把南京国民政府搞得焦头烂额。
但这时候的大学生都是天之骄子,不能轻易得罪。南京当局一边安抚,一边给予照顾:每人发两条军用毯,每餐二荤二素一汤,外加面包、黄油和饼干做点心。若有参观中山陵和游览市容来不及回校吃饭的,还可以凭餐券在全市任何一家餐馆免费吃饭。
刚开始,学生们把这些嗟来之食都扔掉,后来估计是钱不够用,只能勉为其难的接受。
就在常凯申宣布下野的三天前,他(九一八以来)第18次亲自出面与游行学生谈话。“缓和派”学生团体得到安抚,在南京当局组织参观游玩一天后打道回府,“激进派”还在继续闹游行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