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远没有宋国强大,抵挡不住宋国的军队,于是就向楚国求援,当时的楚王接到求援的消息后,毅然下令参战,讨伐宋国,于是乎,宋楚两国再次爆发战争。
而在这次战争中,由于宋王迂腐地拒绝进攻半渡的楚军,认为那是“不道义”的行为,最终被如洪水般从楚军击溃。
因为这场战争,宋国在中原的威慑力也就此一落千丈。
在那之后,曾经早已对宋王多次干涉他国内政而不满的卫国,率先退出联盟,而在卫国的带动下,纷纷解除与宋国的联盟,使得宋王的“中原霸主”美梦,从此破灭。
于是在那时候,宋卫两国就从此结下了仇怨。
或许有人会感到纳闷,按照这么说的,宋国的第一仇恨对象应该是楚国才对,怎么会是卫国呢?
道理很简单,因为宋国根本不是楚国的对手。
在宋楚之战后,楚国仿佛已经成为中原最强大的国家,俨然已是中原霸主的局面。
因此在楚国的威胁下,齐王吕僖的祖父,才会拉拢鲁国,结成“齐鲁联盟”,而齐王吕僖的父亲,又拉拢了宋国,组成“齐鲁宋三国联盟”,共同抗击南边的楚国。
后来,魏国强势跻身中原,先是吞并了郑国,随后又吞并了与卫国结盟的梁国,宋国看到卫国失去了梁国这个盟友,又与魏国交恶,虽趁机率军攻打卫国,企图报复当年那段恩怨。
当时卫王没有办法,看准魏国在前后吞并郑国与梁国后,暂时无法消化,短时间内应该不至于再对他卫国动手,遂主动联络魏国,寻求魏国的庇护。
而随后正如那位卫王所猜测的那样,魏国在经过深思熟虑后,答应了卫国的求援,派出强大的初代魏武军,打败了宋国的军队。
这场战争,导致魏宋关系恶劣,更加促了卫国与宋国的敌对关系。
而从那时候,卫国就与魏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尤其是在抗击北方的韩国这件事上,魏卫两国同进同退、互守互助,这也是魏卫两国的边境从无军队驻防,且两国国民可以任意出入对方国境的原因。
可如今,因为南梁王赵元佐的一些行为,还有户牖侯孙牟、苑陵侯酆叔等魏国贵族“光喊口号支援卫国”的行为,这让卫国有许多人皆对魏国感到十分失望。
比如赵弘润的表兄,卫公子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