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兵部尚书李鬻那可是有名的倔老头,很难想象这个脑筋僵化的老头竟然还能领略到这种新运营方式的好处。
“怎样,殿下?”目视着赵弘润,李鬻正色说道:“冶造局负责改良军备工艺,而我兵铸局则回馈一笔报酬于冶造局,两个司署仿造冶造局与虞部、仓部的合作……而这个合作,以冶造局为主,如何?”
“真可真是……”
赵弘润摸着下巴,半晌没有说话。
说实话,李鬻的提议让他很是心动,毕竟他原本就不是为了争权而企图吞并兵铸局,说白了,只是为了让兵铸局能跟上冶造局的脚步,或者说,跟上他肃王弘润的脚步。
而李鬻的提议,让他挑不出什么刺来。
半晌后,赵弘润正色问道:“李尚书,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么?”
李鬻捋了捋胡须,点头说道:“这意味着,我兵部将采纳贵署的‘度量衡’作为唯一的标准,将贵署的制定视为规范。”
听闻此言,工部尚书曹稚与兵部左侍郎徐贯面色微惊。
继工部之后,兵部也将采纳冶造局的“新度量衡”?!
不过仔细想想,这件事无可厚非,毕竟冶造局如今所打造的器物,皆是按照“肃氏度量衡新规”打造的,倘若兵部打算采用冶造局的新工艺,就只能抛弃部府内的旧度量衡,以“肃氏度量衡新规”取而代之。
这就意味着,离赵弘润心中“统一、规范全国度量衡”的目的更近了一步。
“本王有条件!”
赵弘润想了想说道。
这次的谈话谈到这份上,他也没必要再假装什么了,毕竟李鬻提出来的建议,的确是双赢建议。
“只要不是想吞并兵铸局,什么都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