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6页

以和记商团军的军力,横扫九边也是很轻松的事情了。

实力发展到这样的地步,没有下一步的举措会令人感觉意外,别扭,甚至会起不满心思。

当然以张瀚的威望足以压的下,可是强压的话终究没有顺势因导要好的多。

李慎明也只能提点一句,别的话也不好多说了。

“还有件事。”李慎明斟酌着道:“以文澜你今时今日的地位,其实比当年俺答汗都强的多。不是王也是王,不是诸侯也是诸侯,储位之事,宜早定不宜晚定。何也,你是开创的局面,不是守成。守成之主,顺势而为可也。而开创之主,宜早定储位,免得多生事非。当年俺答汗,还有大明神宗皇帝之事,殷鉴不远,文澜宜慎之。”

第1349章 檄文

“哦,我明白了。”张瀚苦笑着应下来,这不是什么头疼的事,只是自己不想早早在儿子们中间定下一个特殊的人,只是现在看来自己这心思还是不对,儿子们终究还是会有区别。这是时代的局限性,还好有现成的国外的例子,引入进来不是什么难事,不能把儿子弄成朱明皇室那样,只有一个人上人,其余的都当猪来养。

这话也就是李慎明方便说,不管是张瀚的两个舅舅,还有常氏相关的人,或是孙敬亭还有和孙敬亭交好的高层都不便说这个话。

一个是常氏外族,势力主要是在外的常威,另一个是孙敬亭,也是玉娘的外族,在高层有相当强的实力。

如果真的弄成夺嫡之势,那时真的就不好处理了。

张瀚一念及此,肃容道:“吾子张桢为嫡长,当然是未来我地位的继承人,但现在名义上不好弄,遵路兄何以教我?”

“简单啊。”李慎明笑道:“摆个大宴,说是出征的壮行宴,到时候将张桢抱出来,名曰少公子,或云少君,大伙就明白了。”

“善,大善。”张瀚赞道:“李兄为我解决了个大难题啊。”

“那是,那是。”李慎明并不谦虚,颇为自得的道:“军令各司均各司其职,在下执掌侍从司,为政事官,可不就是在大政方针上有所建言嘛。”

张瀚笑而不语,李慎明这是把自己往协理阴阳的宰相身上引,不过也没什么,将来建号立国,李慎明确实是一个宰相没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