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春夏之交时就是有春荒,这样严重的灾害只会加剧春荒的程度,到了天启五年三月时,辽东大地已经是到处都在缺粮,这一次不仅是汉人包衣们没办法吃饱,连女真旗下正经的甲兵和旗丁也陷入了饥荒之中,公中只有少量的粮食供应八旗,大多数粮食掌握在上层权贵之手,他们都是和汉人粮商一样的伎俩,只放出少量粮食来哄抬粮价,二月时,辽阳城中的粮食已经是二十两一石,还经常是有价无市。
到了三月,哪怕是女真高层真心放粮也没有多少粮食可放了,去年冬季大雪封道时和记的粮食车队就几乎停止了,到现在虽然小规模的恢复,少量的粮食都被沿途的蒙古部落给高价买走,蒙古人不如女真人有钱,好在他们有大规模的牧群,东边的蒙古部落没有遇到大规模的战乱,牧群保留相对完好,他们用大量的牛羊来换粮食,然后被和记的人直接赶走,粮队有时候到不了科尔沁就直接回头了。
粮荒严重之后,女真上层才发觉杀人无济于事,是把汉人杀的七七八八了,底下除非是把种地和服杂役的汉人包衣也全部杀光,不过就算杀光包衣,粮食的缺口仍然相当的大……女真人其实也一直在种地,打渔和捕猎还有采摘松果只是辅助,建州部能强大起来,并且统一女真诸部,原因就是建州部开化较早,更早的接受了汉人的文明,使用了耕地的各种农具,通过抚顺和宽甸马市贸易购买粮食和种子,还有耕牛,最少在努儿哈赤的祖父时期,建州部通过马市买牛和买种子的记录就很多,大明为了安抚女真,用相当低廉的价格出售耕牛和农具给这些野蛮人,然后再赐给他们食盐和铁器,还会给抚赏银两,而换到手的不过是女真人从河里捞出来的东珠加上林中的人参,一些猎物的毛皮,马市贸易,肥的是辽镇将领和官吏,损害的是大明百姓的利益,壮大了建州部的实力,等努儿哈赤起兵后也是相当注重农耕,在满文老档里记录了相当多努儿哈赤去农田视察和下达各种指示的记录,从种种记录来看,努儿哈赤不仅懂种地,而且是相当的擅长……
三月时,到处都是辽阳城里出来的大人物们在视察,各都堂总兵官,断事官,奏事官,各旗的固山额真和甲喇额真们都纷纷骑马在四处的农田里穿梭巡视着。
塔拜也在自己管辖的三个村落之中穿行着,满脸的迷惑与凄怆之色。
他刚刚被小贝勒德格类狠狠抽了一通,这边的麦田普遍的减产甚至接近绝收,地皮上的麦子要么是瘪穗,要么干脆无穗,麦杆倒是长的很长,有不少地方都倒伏了。
田地里干的很,天气还是很冷,这个年头辽东的天气到了农历三月时还是在零下,麦田里的土还是冻结着,中午的时候气温升高再化开来,麦杆根处还有一些冰屑存在,一般每个庄丁都要种三十亩地,人手缺乏之后耕牛也并没有增多,到处都有抛荒的土地,女真人也要种地,包括披甲兵在内,只有白甲和葛布什贤不需要种地,不过白甲也有自己的家庭和分配的耕地,白甲一般家境殷实,也有包衣帮着种地,他们也需要上交田赋给公中,只是白甲和拔什库一级的生存压力比普通的披甲和余丁们要小的多了。
到处都是荒芜或是贫瘠的农田,到处都在减产,每个官庄是这样,每个牛录也是这样,每个甲喇到每个旗,整个辽东和辽中的所有的屯垦区,几乎到处都是一样的情形。
天启五年到六年,整整一年多时间辽东和大明九边都是一样经历了超大规模的粮荒,大明那边到处都是饥民和流民,连边军都动辄几个月不发饷,叫妻子出去当半掩门卖身赚钱的大有人在,在这个时候,由于朝廷多少还有些赈济,饷银拖一阵好歹也是能发下来,边军还是保持着基本的稳定,百姓也是可以当流民乞讨,大户和官府为了稳定地方也开仓赈济,在这两年,大明挺过了饥荒,而在辽东,天启五年到六年努儿哈赤先是用屠杀,后来又采取了别的办法来度过最严重的饥荒。
塔拜此时还不知道大汗的打算,更不可能了解历史的走向,在这个牛录额真的眼中,眼前所有的一切都是一片荒芜,十几个官庄二三百丁负责眼前二十多里地的防御,还有一六十多丁的汉人包衣,所有人的吃食都仰赖眼前的这些土地,然而除了减产就是绝收,他的心中也是充满绝望。
每个牛录每年都有交粮的任务,另外还有上交各种特产的规定,所有一切都在成立官庄那天起就规定好了,一旦完不成,他这个牛录额真轻则被鞭打斥责,重则被免职甚至斩首。
李明礼站在高坡之下,看着塔拜愁眉苦脸的离开。他披着绵甲,步弓上了弓弦背在身后,两个箭袋悬在自己腰部的左右两侧,腰间一柄顺刀,手中拿着一支精铁打的虎牙枪,头上戴着暖帽,大半个脑袋都剃光了,只有后脑勺上留着一撮小辫。
光是模样和具装来看,他已经和正经的女真披甲没有什么区别了。
汉人不抬旗的话是不够格穿绵甲的,李明礼故意做这般打扮当然也是故意与普通的汉人包衣区别开来,甚至和那些普通的抬旗旗丁区别开来。
“李明礼,你要上交的粮食凑齐没有?”塔布囊头戴尖顶毡帽,穿着蒙古式的蓝色袍子,背负骑弓,手持铁矛,身上的箭囊有三四个之多,他是标准的蒙古骑兵打扮,袍内明显有锁甲在,此时女真甲兵的铁甲缺额尚在两到三成左右,甚至还有相当多的甲兵没有马骑,蒙古人中一般都只有马和袄服,有锁甲在身还是一点身份地位的象征。
“要交三斗。”李明礼道:“差不多是凑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