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是想当然。”宋应星提醒他道:“要想成功,分锭的机器构造是很复杂的,要带动纱锭,不使其混乱,再纺出纱线,多锭的机器需要很多机关窍门……”
“会成功的。”常进有眼前的设计图纸就象是一个很大的座钟,钞锭就象是钟的座摆在底部一样,只要解决了构造衔接的问题,机器从图纸设计再到造出模型机,然后是实验机,最终投入生产造出大量的成机,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
“这就是文澜说的工业化的启蒙?”常进全的两眼,竟是有些湿润了!
真正的水力纺织机要在百年之后才由急需要摆脱人力桎梏的英国人搞了出来,在羊毛坊织业出现了羊吃人之后,英国人开始向棉布纺织进军,然后是水力纺机的出现,接下来又是解决了蒸汽机由曲杆运动往圆周运动的难题,瓦特等人把蒸汽机最终改良后,在十八世纪到十九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最大成果就是在纺织业。
大量的廉价又高产的布匹开始冲击全世界的市场,英国纱锭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到了几百万锭之多,其后一直到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初,整整二百年的时间,一个国家拥有多少纱锭已经成了工业化国家的标准!
日本也就是在先引入炼钢厂后开始大规模的发展了纺织业,到二十世纪初时由一个未开化的岛国一跃成为早期工业化国家,钢铁厂只是起步,真正使其获得第一桶金,创造早期大量利润支持国家继续前行的就是纺织业,日本的纱锭从无到有,到明治期间的几千枚纱锭迅速发展到拥有近四十万枚纱锭,从一个棉纱进口国转变为出口国,大量的日本布匹开始在中国倾销,用工业倾销来掠夺农业国的财富实在是太方便不过了。中国看似很大,但经济体是分散的一个个农户,以农户手工纺织的手法,只能满足少数人的自给自足,哪怕是在明朝也是不可能家家自己纺织,更何况在几百年后,社会流动性更大,小农经济破坏更加严重的清末民国时期。
可以说,在现在和三百多年以后,纱锭的数量和钢铁吨位数的意义是一样的,生产的钢铁吨位数是一个国家工业能力的基准,钢产量也是衡量国力的最佳标准,而纱锭数量,才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的标准,没有大量的纱锭就意味着没有真正的工业化,象清朝那样投入重金上马几个大型钢厂,完全没有摸着工业化的窍门所在,要知道,日本在明治时期在几千个纱锭的时候,同时期的美国已经拥有一千多万个纱锭了!
第860章 起名
“没有蒸汽机作为动力,还谈不上工业化。”宋应星也是很激动,他一脸肃穆的道:“局正,我们现在做的只是为和裕升生存和壮大做一些事,但在下感觉,真有蒸汽机造出来,才是大人私下说的那种早期工业化真正到来。”
“蒸汽机啊。”常进有苦笑道:“从目前的进度来说,最少还得二十年才能出原型机吧。”
“造出原型机,再加以改进,然后直到矿山可以运用,再能带动机器甚至马车,可能需要五十年的时间吧。”
“但愿能快些。”
“是的,欧洲人在工业机器上的努力已经领先我们几十年了。”宋应星严肃的道:“还好我大明有大人这样的天纵奇才,我想,我们落后的这几十年,可能会很快追回来,并且能将对方再次甩在身后。”
“现在有我些理解文澜的做法了。”常进有道:“没有武力,便没有财力,光有财力,我们也没有办法保全眼下的一切。”
“对喽。”宋应星脸上露出微笑,他道:“我们还是尽快上呈军司,并且着手开始完善图纸作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