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环一阵无语。貌似赵姨娘对她“灰暗”的人生挺满意的。
想也是,赵姨娘是贾府的家生子,能够成为贾政的小妾,完成从奴才阶层到主子阶层的转变,足够成为贾府丫鬟界励志的楷模。
正在给赵姨娘揉膝盖的小鹊低着头笑着插话道:“三爷,姨奶奶的这间小院,府里不知道很多人都眼红呢。大房的几个姨奶奶,周姨奶奶都没有哩。”
这句话挠到了赵姨娘的痒处,从小吉祥手里接过茶碗,喝了一口,得意洋洋的道:“那是因为我生了环哥儿,在老爷面前受宠!”
“嚯。”贾环牙疼。赵姨娘虽然“三五不着调”,这话倒没说错。年轻貌美的她确实比王夫人有优势。王夫人已经四十多岁,这年头可没有现代美容保养的技术。即便保养得体,年老色衰免不了。他今天刚见过王夫人。
然而,赵姨娘不管在贾政面前如何受宠,但她在贾府里处境并没有多大的改善。这不仅仅是她为人和智商的问题。
王夫人并不是一个只会念佛的人。
小鹊忙活完,给赵姨娘放下裤腿,出了房间收拾。赵姨娘舒坦的靠在椅子上,奇怪的道:“环哥儿,你病了一场后倒像开窍了一样,懂事多了。你说的离开贾府是怎么回事?我劝你是熄了这个心。你出去连自个儿都养不活。你分得清五谷杂粮吗?”
说到最后又变成嘲讽。这才是赵姨娘说话的风格、语言特色。
贾环没打算没有吐露自己的真实想法,干笑两声,遮掩道:“娘,我是想过几年自己弄个庄子,大小事自己做主,不用给人磕头,到时候接娘去享福。”
赵姨娘不屑的斜7岁大的儿子一眼,讥笑道:“还享福?环哥儿,你是这两天跟着你舅舅在城里玩野了心吧!别净捡好听的说,求我也没用。我可没钱给你买庄子。”
贾环就笑了笑。赵姨娘不愿意离开贾府是情理之中。她人生的全部都在这里。贾环也不勉强。日后贾府倾颓时,他再来接赵姨娘吧!
赵姨娘不满的道:“环哥儿,你笑什么?你这个没造化的。府里的家产又岂止一处庄子。没点志气。再说天底下有不磕头的地方吗?皇帝都要给太上皇、太后磕头……”
赵姨娘絮絮叨叨的说着她对贾政家产的“野望”、磕头经验以及赵国基打小报告她得知贾环行踪的得意。
贾环只是喝茶、倾听。赵姨娘“想法”挺不错的,以后好像还找人诅咒贾宝玉和王熙凤。但是争家产这种事在他看来挺无聊的。有王夫人在,她哪里有机会?
至于赵姨娘洋洋得意的介绍磕头经验,他只能理解为赵姨娘的阶级局限性。他的目标是不给人磕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