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页

射出鱼雷之时,领航艇的驾驶者利用内置后视镜观望后方情形——大量训练操演摸索积累的经验,让每一名合格的艇员都能够对同伴的活动规律有所判断,以避免在任何情况下发生碰撞事故,进而游刃有余地发挥出战术效力。

只待鱼雷入水,这位年轻英俊的驾驶者操艇向右急转,高速行进中的鱼雷艇随即在波涛涌动的海面上划出一道饱满的弧线,它宛若一只灵巧的海燕,轻而易举地绕开了炮弹激起的水柱,这期间还出现了非常奇异的一幕:友艇发射的鱼雷拖着白色水痕直冲而来,它不偏不躲,径直与水下的鱼雷相错而过,结果两者相安无事,足见两者浑然天成的技术设定……

转向过程中,“雷霆”、“旗鱼”的后座乘员皆以转管机枪开火射击,连串的子弹狠狠鞭笞着敌方战舰的甲板、舰舷,忽明忽暗的光线下,隐约可见一些奔走于甲板舰舷和处在露天战位的舰员中弹,舰上的防御火力顿时削弱不少。借此机会,施放完鱼雷的各艇皆以s机动高速撤离,抛下了最大的负重,它们的计速表读数轻松超越50节。

驾驶员的后视镜里,敌方舰队居首的大战舰正在努力转向,但它舰艏偏转角未及30度,一团炫目的光焰便在它的舷侧跃现,爆炸声未至,第二团闪光在偏近舰尾处闪跃,咚隆爆响遂若鼓点般传来,色彩单调的焰光围绕着那艘看似庞大的战舰不断跳动,突然间,一大团炫红至极的光芒从它的前甲板升腾而起,硕大的炮塔竟被竟生生地推向空中,而这骇人的爆炎最终达到了两倍于桅杆的高度,更有不计其数的闪焰向四周飞射,成了一场名副其实的焰火表演……

就在半边夜空为这猛烈的爆炸所映红时,六艘轻盈无比的快艇正从尾部逼近舰队。在殿后的驱逐舰上,军官水兵们莫不对这些形同幽魅的高速战艇感到心惊肉跳,在探照灯的指引下,他们用舰上所能用的各种武器拼命射击,而这种无序的作战方式很快让他们的后向主炮断了弹药供应,小口径速射炮的炮火几次逼近目标,但也很快因为相同的原因而暂时哑火,更有人被快艇激起的浪花吓破了胆,惊慌失措地喊着“鱼雷”,指挥官忙不迭地下令转向规避,却不知舵桨一摆,把宽敞的舷侧截面暴露给了对方。片刻之后,两枚鱼雷飞窜而至,一口气将这艘排水量800吨、吃水28米的意大利驱逐舰给报废了。

头尾遭袭,前后难顾,原本以齐整队列行进的意大利舰队很快乱作一团,鱼雷来袭的警报声此起彼伏,仅仅因为海面上的浪花,各舰纷纷做出高难度的规避动作,探照灯更是没头没脑地四处游移,不等真正的鱼雷再度袭来,已有两艘战舰发生误击,击中舰体的炮弹当即引发新一轮的恐慌,四艘伺机而动的“闪电”快艇趁乱向侧面轮廓最大的一艘战舰施射鱼雷,继而趁乱撤退……

天明之时,两架造型、涂装截然不同的水上飞机先后出现在伊奥利亚中东部海域。遭遇夜袭的意大利舰队已经离开,而海面上仍漂浮着大量的碎片和尸骸,这场面仿佛曾有两支旗鼓相当的舰队在此展开惊心动魄的激战。涂有意大利国旗的水上飞机最先降落在海面,系着白色围巾的飞行员用难以置信的目光望着这片满目狼藉的海面,并从水中捞起了一面意大利海军旗。之后,另一架没有任何标志的水上飞机飞抵这片海域,飞行员进行了空中照相,但没有驾机降落海面。

几个小时后,奥斯曼帝国官方发布战报,宣称奥斯曼海军第2舰队的一支鱼雷艇部队趁夜攻击了在伊奥利亚海域实施封锁的意大利舰队,击沉4艘意大利军舰,毙伤意大利官兵千人,本方舰艇无一损伤。战报一出,举世哗然,人们一开始皆以为奥斯曼帝国是在自壮声势,但意大利方面的沉默让他们渐渐意识到这是一场意义非比寻常的海战。数日之后,陷入被动的意大利政府数日后才含糊其辞地发出声明,通报本国海军在伊奥利亚海域遭到奥斯曼方面的鱼雷和水雷攻击,受损军舰已拖往港口进行抢修,受伤人员得到了妥善安置,阵亡者家属亦将获得优厚抚恤。不过在这之前,意大利海军内部就已流出消息,奥斯曼海军的夜袭造成13万吨级的旧式战列舰“贝纳托·布林”号和800吨级的驱逐舰“旋风”号沉没,与“贝纳托·布林”号同级的“玛格丽特女王”号遭到重创,阵亡将士达900多人,意大利舰队一夜之间折损了四分之一的主要战力。

一贯病弱的奥斯曼海军突然大发神威,意大利人当然知道事出有因,苦于没有直接证据,他们只好委婉地向德国方面提出抗议,出乎他们的预料,德国海军内阁长官穆勒将军在一次招待会上公开承认,奥斯曼海军之所以取胜,主要仰仗于战前从德国购入的“雷霆”型高速鱼雷艇,并当众介绍了这种高速战艇的主要性能,这一消息不仅迅速登上了各国报刊,更使得德制“雷霆”成为国际军火市场上最炙手可热的战斗舰艇·弗里德里希船厂“坐地起价”,将这种搭载4台戴姆勒发动机的双座四管“重装高速鱼雷艇”售价提高了百分之三十,但仍在一月之内获得了多份国外订单,而德国海军也借机宣布,三年之内将列装200艘“雷霆”,使得近两年一度降温的短程鱼雷艇热潮重新升温。由于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各向德国追加了该型鱼雷艇的订单,意大利海军不得不向本国造船厂增订高速鱼雷艇,大势所向,沙俄、法国以及英国遂也纷纷跟进。

第120章 风云

冬寒未散,地处巴尔干半岛西岸的普雷韦扎港为隆隆炮声所笼罩。在远离港口的一处山丘上,夏树、克里斯蒂安等德国海军观察团成员静观战局,视线中,由多艘战列舰压阵的意大利舰队对奥斯曼海军港口展开疯狂报复,重磅炮弹带着尖锐的怪啸破空而来,落在岸上使得大地都为之撼动,落在水边的激起冲天水柱。奥斯曼守军要塞新装备的克虏伯火炮射程虽及意大利舰队所在水域,可相比对方气势磅礴的炮击,它们的抵抗势孤力单、难有作为。

在海港南侧,奥斯曼要塞火炮射程之外,多艘意大利运输船已抵近近岸处,继而以小艇运载士兵实施登陆。远远望去,不计其数的小艇就像是被鱼食所吸引的金鱼蜂拥而至。这普雷韦扎港由奥斯曼海军经营多年,却因战略位置偏远且过于靠近奥匈帝国(意大利)而未受重视,其港口设施只适合中小型舰艇驻泊,防御工事更不比达达尼尔海峡口的军事要塞,两座炮垒仅配置新旧火炮四十余门,加上法提赫帕夏带来的亲信部队,守军兵力也才两千出头。

依照德国海军顾问团先前制定的防御预案,土耳其人派出三艘老式鱼雷艇,让它们载着德制发烟罐在港口释放烟幕,从而遮蔽意大利人的视线。在几次基尔军港节的联合操演中,人们已经领教过了德国高速鱼雷艇群以烟幕为依托祭出的攻击手段,就连强大的英国舰队也无可奈何,缺乏胆识的意大利人岂敢硬憾?换作寻常,意大利舰队应早早退去,但伊奥利亚海夜战已令意大利海军陷入被动窘境,所以这支规模可观的意大利舰队并未收兵,而是始终跟烟幕覆盖的区域保持距离。隔着五六千米,就算奥斯曼海军的精锐快艇群以闪电般的速度冲出,意大利舰队也能够以轻重火炮进行充分的拦截,而且其阵中亦有以驳船拖曳而至的意制鱼雷艇,纵使质量有所不济,也能够凭借数量优势予以强力阻击。

在大规模制造烟雾的过程中,以金属氯化物为主要原料的预制发烟罐消耗速度很快,即便用上锅炉里添加煤焦油、用白砂糖混合黑火药等应急手段,人工烟雾也不可能无限期地持续下去。在意大利舰队炮火暂减的几个小时里,法提赫强令奥斯曼海军人员紧急转移德制鱼雷艇——勇敢的土耳其士兵冒着随时落下的炮弹操作吊机,将鱼雷艇吊运至火车的平板车厢,用火车将它们运离港口。通过这种方式,参与伊奥利亚海夜战的12艘高速战艇有10艘成功脱离了意大利舰队的炮火威胁。随着烟幕的散弱,意大利舰队复又逼近,它们成功地避开了奥斯曼海军预先布设的水雷,大大小小的炮弹如雨点般落入港内,将余下的鱼雷艇和岸上囤积的装备物资悉数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