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卢杰在这个时代不过是一个二十多万人口的小城,怎么可能是城市拆迁队斯大林之锤的轰击,不要说这座城市,就算是第三帝国的首都柏林,当初也被它炸成了瓦砾堆。
“同志们,冲啊,推翻军政府,建立和平、民主的伊拉克。伊拉克万岁,共产党万岁。”扛旗冲锋的解放军战士高声大喊,在他的前面鲜血已经凝固了土路,让整个大街充满了血腥的味道。
费卢杰的巷战已经到了最后的关头,双方仍然都不肯放弃,对于巴格达来说,费卢杰一旦陷落,他们这些将军就只能流亡国外了,这标志着巴格达西部的门户已经被敲开,自己将会面对三个方向的进攻,想要反败为胜几乎是不可能的。
而对于已经高举起义大旗的伊拉克共产党来说,他们希望尽快攻克这座城市,打垮军政府的信心,这样说不定会出现雪崩一样的效应,让军政府失去信心,最终兵不血刃的占领巴格达,完成这次政权的交替。
坚守费卢杰市政府的军政府士兵仍不肯放弃抵抗,共产党劝降的传单也被他们拿来卷烟。突然,有人从炮队镜中发现对面一些异动,和自己对射半天的解放军坦克纷纷后撤,十几个庞然大物在拖拉机和坦克抢救车前拉后推下一字排开。
“大家赶快离开!快!”在成为阵地见识过这种怪物的老兵发出惊呼,阵地上一片混乱,即便是督战官也难以制止。很快,这些怪物终于印证了老兵的不祥预感,炽烈的火舌瞬间将费卢杰市政府大楼吞没,十几分钟之后,进攻再次开始,伊拉克解放军的士兵跟随着坦克继续前进,看都没有看一眼已经倒塌的市政府大楼,里面不可能有活着的抵抗者。
市政府在费卢杰的中心位置,被突破具有全局性作用,实际伊拉克解放军到这个时候已经占领了城市的三分之二,造成政府守军的恐慌情绪,一些解放军士兵久攻不克的工事罕见地停止射击,因为里面的政府军士兵已落荒而逃了。
两个小时之后,巴希尔向巴士拉的伊拉克共产党中央报告,费卢杰已经被攻克,共产党党旗已经飘扬在这座巴格达门户的上空。消息一经传开,整个巴格达人心惶惶,而面对伊拉克共产党的南线,几乎在一瞬间全线崩溃。两天之后整个巴格达周围已经被三个方向冲过来的武装力量团团围住。
“哈德森先生,来一杯咖啡怎么样。”卢比杨卡自己的办公室当中,谢洛夫像是欢迎老朋友一样,给哈德森沃伦特冲了一杯咖啡,整个动作非常自然,一点都没有剑拔弩张的意思,也不管对方是美国驻苏联的大使,完全就是对待朋友的态度。
哈德森沃伦特最近做的事情就是对苏联提出抗议、或者警告、或者是呼吁。总之在勃列日涅夫和柯西金都不在莫斯科的时间当中,身影频繁的出现在克里姆林宫、外交部的斯摩棱斯克广场,今天他总算是来到了克格勃的总部卢比杨卡广场。
“谢洛夫先生,想要找到你可真不容易,关于伊拉克的局势,我认为苏联的举动明显不符合勃列日涅夫第一书记的缓和方针。”哈德森沃伦特也是强压着怒气,但是尽量保持着语气的平静道,“当今世界和平才是全世界人民所追求的事情,而谢洛夫先生你在伊拉克的举动,明显则是对和平的践踏。”
“哦,很新颖的说法。”谢洛夫不置可否,既没有赞成也没有反对,如果说有一个态度的话,那就是把对方的话当做是放屁,把咖啡推到了哈德森沃伦特的面前道,一点也没有因为对方的言论生气,然后笑眯眯地说道,“那你们为什么不采取一些实际的行动呢?这并不符合美国一直以来的政策啊,今天你来到卢比杨卡,只能说明一件事,美国并没有干涉的能力,你们的国力已经不够了,无法用强硬的态度来面对苏联,换句话说,美国已经虚了。”
这句话像是一击重锤狠狠地敲在了哈德森沃伦特的心中,他想表达自己的愤怒,但是看到对方有恃无恐的目光,却不知道从哪里说起。这种目光就像是洞察一切一样,把自己想要说的话了然于心。
“我们两国已经打了这么多年的交道了,彼此之间也非常熟悉,实话实说吧,美国哪怕有一点余力,也不会对伊拉克的情况视而不见。”谢洛夫背对着对方,悠悠的叙述道,“美国啊,多么强大的国家,自由世界的领袖,世界的霸主,规则的制定者,等等等等……你们是何等的霸气啊,在伊朗、在希腊、在柏林,你们多么嚣张。现在怎么了?为什么不直接出兵干涉呢,指望土耳其和伊朗两个废物,这两块废物能阻止我执行计划么?”
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超级大国,英法等老牌强国沦为二流国家,几年的战争给全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创伤,发展经济,强调和平就成了当时的唯一话题。然而,面对苏联的崛起,美国却感到了一丝凉意,这个国家在意识形态上与美国等西方国家格格不入,因此被美国视为自己将来的威胁。冷战时期,美国霸权主义主要目标是阻止苏联扩张、削弱苏联实力;主要实施范围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周边地带和地缘政治上重要的中间地带;主要手段是军事上的对抗与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