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页

这正是英国的理由和借口,也是最容易蛊惑人心的一个理由。他们的行动是成功的,成功的在法国掀起了一场对抗中国威胁的热潮。

但是相比于舆论界的沸腾,法国的上层,尤其是法国的那位三世皇帝却表现的极为冷静,在经历过克里米亚战争之后,这位皇帝陛下,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容易被英国人许下的空心汤圆所满足。

克里米亚战争对于法国来说,几乎没有任何收益,当然,除了为他的那位曾经兵败俄国的叔叔“报仇”之外,那场战争法国是“吃亏”的。许多英国人在战前的许诺,战后都化为了泡影,有了这个前车之鉴之后,身为皇帝的拿破仑三世,自然不会因为英国人的蛊惑而轻易的卷入这场战争。

实际上,拿破仑三世是欧洲少有的权术家之一,马基雅维利实用主义的正统传人。

最能说明他手腕高超的事实是 直到现在这位拿破仑三世并没有输过一次全民选举和全民公决(尽管有时候嬴得十分勉强),每次都能恰到好处地让民意成为自己的后盾。

现在,当然,民意自然也就成为了拿破仑三世的筹码与后盾,之所以成为他后盾,是因为他现在所面对的恰恰是中国驻法国的大使。

“大使先生,你必须要注意到,现在整个欧洲都对贵国在各地扩张表现出了恐惧!”

刻意的停顿了一下,拿破仑三世又刻意的看了一眼面前的这位外交官。

因为相似的遭遇,使得他对于中国的那个皇帝,一直都极为欣赏。毕竟他们都曾“失去了帝国”,早在30年代,他曾几次试图发动兵变都失败了,最后一次甚至还让他最后被关进了牢房之中。

多年的牢狱生活,让他有充足的时间读书,也学习到了很多东西,最重要的是让他明白了失败的原因 因为波拿巴分子实在太少,他就必须拉拢更多人。

在出狱后,他的政治手腕变得越发高超,不断地同旧的敌人妥协,把他们拉到自己的一边,他深刻地知道,大多数精英和官员只在乎自己的权势和财富能不能得到保护,并不在乎头上的主子是谁。

9年前,作为民选的皇帝,他任命的40名国务会议参事中,七月王朝的旧权贵占24人。同年元老院中除了皇族和贵族的当然成员外,七月王朝原众议员约占20名、原贵族院议员占12名,担任过省长职务的其中的多数人的政治生涯同样始于七月王朝。

很多人无法理解这一点,尤其是那些波拿巴派的人,但是路易 波拿巴却很清楚,那些官员根本就不在意主子是谁,而他的这一观点,或许在法国没有得到他人的理解,但是在遥远的中国,那位通过战争赢得王朝的重建的中华帝国的皇帝,却与他心有灵犀 在他的政府之中,同样充斥着大量的旧满清时代的官员,也正因如此,中华帝国才会在短短几个月内,横扫中国,在中国建立了他的统治。

真正精于权术者,往往善于抓大放小,既团结人也能把权力集中到自己和自己的亲信身上。而这正是路易 波拿巴所擅长的。

不过,作为皇帝的路易并不知道,在中国的情报局他的档案中,对于他早就建立了一份完整的分析档案,而现在,身为外交官的李幕程所需要的就是投其所好,就是根据对其的了解将其一步步的引入他的目的之中。

“陛下,中国并不是在扩张,而是在争取属于中国的生存空间,我想在这一点上,中国与法国是有着共同利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