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页

因为三菱纺织公司用的是与中国纺织业的同级别技术,只要工人培训完成,也就是可以生产出与中国棉布‘加工’价格相差不多的布匹。就算日本棉花的价格比之中国要贵上一些,三菱纺织公司的棉布成本价格对比中国棉布的价格,也有着一定的竞争力。

在中日矛盾涌动的时候,这一消息立刻的就能让三菱成为日本的骄傲。所以王平北这一回更要重视洋行的后勤服务。

“是啊,机械的维修和组装,还有工人的培训才是重中之重。对于机械并没有太紧迫的时间要求,洋行的实力不是很差就可以满足这一点。我们能够交易的对象并不少,所以这一回我要在长崎公开招标,让所有有实力的洋行都参与进来。二百万华元的大单,就算是对那些中国洋行来说也是很难得一见的。”这可是二十万银元啊。

在商言商,谁会看着这么一笔钱从自己的眼前飞过去?所以为了得到这笔生意,那些洋行一定会在价格、质量和售后服务等方面尽可能的提出优惠,这样……他王家能够得到的就更多。

对比第一次建厂,王平北的第二次就改正的太多了,用招标的方式来得到自己所需的设备。

尽管这样做的话,所用的时间会比直接找一家洋行交易要多上一些,不过却能用最少的钱,得到最大的利益,最最重要的是,这一笔买卖他有的是时间。

第二天,距离长崎几千里的曾母大岛上,刚刚迎来一支从台湾开过来的舰队的时候,王平北已经来到了三井银行在长崎的分行来拜访老朋友三井石。

在中日外贸旺盛的大潮之下,三井家族也开始涉及到港口贸易中来,三井洋行不仅在上海,在天津、广州、福州也都有分店。三井石很清楚增加了六十万日圆资产后的三菱公司的企业规模是多么的巨大的。

总投资在一百五十万日圆的纺织公司,就是在中国也是屈指可数。虽然这一百五十万日圆并不是完全用在机械购买上,还包括了原材料收购和工厂建设,以及三菱纺织公司在各地铺设的销售运输网络。

“三野君要全盘照搬中国的那一套招标吗?”

两年前的中国市场上就出现了招标这一商业手段。包括上海广州的那两处证券交易所在内,很多新式地标性建筑都被中国政府以招标的形式推行向市场。这当中不仅要求比价格,还要双方签订以质量保证、施工工期、付款办法为主要内容的承包合同。

而放到三菱纺织公司上,那商业合同的内容就更多是围绕着机器安装、技师培训、售后服务等项目开展了。

王平北的决定很快就在整个长崎传得沸沸扬扬,《长崎日报》,仅次于《江户要闻》的日本第二份报纸上也正式为三菱做起了宣传。

“招标”的事情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日本。不仅仅是长崎,大坂和江户、京都也都流传着三菱和三野的名号。

六十万日圆的一笔生意,即便是在上海也是大手笔了,这消息一传出来,长崎的各大洋行无不是摩拳擦掌。王平北的住处开始有大批的人来登门拜访,几乎将门槛踏破。这些人上门来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弄清楚这次招标的细节……

而在三井银行长崎分行的经理办公室里,三井石正在向总部写着报告。王平北对他的拜访中透漏了希望三菱能够早日上市的意图,这可是日本不可多得的优质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