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页

最后的结论是伯爵可以传三代,县伯、乡伯和亭伯,就是把汉末时候的爵位拿过来改一下。

刘文刘武兄弟全部都是流爵,刘武死的时候应该会有个殊荣,让他多传一代。

但即使如此,刘家也是新朝的一流豪门了,一门双伯。

刘文他这些年给陈鸣办的事,先期的基础,后来看着干部学校,然后又在文教体系中大张旗鼓的跟儒教斗法,看似不显山漏水,陈鸣却很看在眼里的。

“民间办学,技校学院……”

书房里的灯火亮到十二点了才熄灭,刘文直接睡在了书房。他手中的事情就是私人办学。

陈汉在中国的统治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现在满天下的人没有几个傻逼认为满清还能卷土重来,东山再起了。陈鸣决定开放民间的新式教育。

从基础到高等,只要学校可以拿得出足够的人才,不管是中是洋,只要能通过中国官方的资格考试,拿到相应的证书,那就承认你的教育资质。

与国立的基础教育不同,高等教育的发展不但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师资,还需要大笔资金做后盾。中国地域广阔,高等教育需要政府作出表率,起到带头作用,政府出资建立一批公立高等学府。比如说各省的师范、司法、政治和财经四所保底的高等学府,但这一宏伟计划现在还远远没有完成。其他的就更不需要说了。

民间投资筹办私立初等到高等的专业学校,可以在一定情况下弥补国家高等教育师资力量的不足,这就是明年文教部所要大力提倡的,但其中关键问题不是资金而是师资。

第543章 新与旧

如何完善中国的新式教育体系,这一点上陈鸣和文教部上下都绞尽了脑汁。这几年里他们一步步的推广新式教育,进展虽然不快,但根基扎的到很牢固。全力经营规范国内的整个新式教育体系,也逐步接纳旧日的私塾书院。因为要改变的是一个泱泱大国上千年来的传统,这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科举制在中国并没有废除,废除的只是八股文,只是原先那考试的模式和内容。这在感情上让很多人好接受了一点。

中国现在还是天朝上国,没理由完全抛弃自己的一些‘传统’么。

从新式教育的宗旨上出发,它是强调培养对国计民生有实际作用的人才,不是嘴炮;培养的对象也是有知识有能力的普通公民,记着这两个字——普通。而不是专门培养官吏,不是读书人。

在中国的过去,读书人三个字在不知不觉间已经不再是纯粹的‘文化人’,而更是意味着做官。特别是两宋以后,读书就是为了做官,宋真宗的一首劝学篇到尽了其中真意。这两种教育的宗旨目的就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