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页

七品清流,出京后做四品知府那都是委屈了,而这都察院的御史,更是标准的京官清流。

御史和御史还有分别,尽管品级相同,可也有上下清浊之分,同是七品,却是天上地下的分别。

所谓最上的,也就是最清贵的职位,就是督学御史,京师和南京各一名,南北直隶两处的秀才太多,不能全部参加乡试,所以在乡试之前,由该处的督学御史巡行各府,对南北直隶的秀才进行考试,通过的才能参加乡试。

按照大明的惯例,考生为考官的门生,考官为考生的大宗师,这等关系立下,也就打下了将来的人脉,做一任督学御史,下一任就是外放出京做巡抚,回来之后就是六部侍郎这一层级的位置,可以说是中枢备选,所以被认为最清贵,一坐到这个位置,直上青云就有了保证。

督学之下就是巡按,这个巡视一省,和巡抚分庭抗礼,自然不必说,接下来就是各道御史,这个都是清流,再之下则是浊官了。

王兆靖所说的巡盐御史就是浊官的顶点,所谓浊官就是上进无望,但油水肥美的官职。

巡盐御史有四人,两淮、长芦、两浙、河东各一人,所谓“巡盐一任,富裕十世”,大明的赋税重点就在食盐专卖上,私盐更是金山银海的生意,巡盐御史纠察情弊最为关键,所以盐商盐场打点的也多。

最差的河东巡盐御史一年下来,也差不多有十几万两银子的进账,要是在两淮和长芦,一年几十万都是小意思。

都察院的御史,想要上进的自然愿意去做督学,年纪大了想要捞钱的则是愿意去巡盐。

如果赵进熟悉这一套的话,对王兆靖的说辞肯定更加糊涂,一个御史到底有什么样的背景,居然能在这两个位置之间选择。

不过,能聊这么多,也让赵进涨了不少知识。

第0043章 来自徐州卫的新人

实际上,货场上的其他人胆子也没那么小,赵进他们十几个少年在围坐聊天的时候,已经有三三两两的人回来,其实那五个泼皮自抽的时候,也有不少人看到,消息正在流传,大家一边佩服赵进,一边放心的回来。

赶得早的,就分一块点心出去,货场上的少年孩童,能进入八强的就是那几个,等闲吃不着,这次能分到一块,都很高兴。

人在一个群体中的地位高低,从下意识的位置分布就能看出来,其他人就算看不明白,也会下意识的知道谁是中心,谁说话管用。

现在的货场上,不管是富贵公子王兆靖,还是强悍的陈昇,都坐在赵进的边上,那些平素经常进入八强还有家境不错的少年们都在围着赵进,大家都知道赵进是这个货场上的头领和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