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情要么是一开始不参与,一旦参与就绝无抽身的可能性,估计也就情商上有缺失的韩信会说出那样的话了。
刘邦得到使节团两名主要武官的同意,他又去征西兵团那边找蒙恬。
“整合那些西域土著?”蒙恬用着比较奇异的表情看着一脸兴致勃勃的刘邦,似乎是没听懂似得,重复问:“是包括军队和国家吗?”
刘邦腆着脸没好意思点头,他是有那样的想法,但要真的一开始就那么干,中枢那边会有什么反应先不提,征西兵团会跳脚的人就该是一大帮。
现在多少人指望着能在西域发财啊!刘邦有限地团结一些人(国家)完全没有问题,但是做出“包圆”的事情,哪怕是举着国家大义去干,得罪人是肯定的,毕竟里面的利益太大了,大到哪怕是身为征西将军的蒙恬都不敢独吞。
“那啥……”刘邦眨了眨眼睛,“呵呵呵”笑了有些久,看了看在场的人,说:“这不是过来问意见嘛!”,言下之意是,不敢独吞,有好事大家一块干呗。
第1047章 贸易总是从军火开始
趋吉避凶是人的天性,对于国家来说表现得可能要更加明显一些。
皮山人是在卑陆人过来的第二天上午抵达,他们来了一千七百的骑兵。
焉耆人也是在卑陆人的第二天到来,来的是一千骑兵。
与之卑陆相比,皮山和焉耆的部队在服装上并没有统一,两国的军队看上去花花绿绿,给人一种乌合之众的感觉。
“看上去挺穷,其实还是比较富有的。”余樊君评价道:“西域这个旮旯地方不缺战马,他们的战马看着品种也都还不错。”
事实,华夏其实是一种多山地形,只有有限的几个地方是一马平川的平原,可是那些平原大部分是在长久的历史里被开垦成为产粮区,养马什么的不能和保证肚皮争夺土地。
华夏族群确实是有一种天性,那就是遇上什么好的土地,第一个冒出来的想法就是“这块地能不能耕种?”,哪怕是不能耕种的土地也会想方设法进行改造。
也许是因为重视产粮地的天性才使得华夏族群拥有足够的粮食来保证生存,然后又因为粮食的足够才能安心地繁衍后代,使得华夏族群在地球长久的历史中一直占据着总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以上长达数千年?
西域的产粮地很少……或许应该更加正确的来描述,那就是西域的产粮地少到几乎能够忽略不计,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西域的牧场非常多,因此西域根本就不是一个缺少马匹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