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吧,刘邦真没搞懂什么议院议长是什么玩意,对神职人员比国王还大也表示不能理解,但并不妨碍他想要成为一名有影响力的人,特别是能够在一些事情上可以左右国家的走向?

神职人员?这个称呼要是在十年前,大概会是被理解成“巫”,因为华夏也只有“巫”是侍奉神灵的一种职业,而“术士”其实根本不被认为能和神灵扯得上关系。至于“道士”?现在有道士吗?黄老学派还没有转职,哪里有什么道士。

目前帝国有神职人员,不过他们侍奉的不完全是神明,主要是担任一些陵园的职位,如在国家建立的烈士园任职祭师。

民间的丧葬业务,以前是墨家和儒家抢着干。现在墨家几乎没落,没没落的也转到了“工”这一个行业,基本不再插手丧葬。儒家?他们觉得自己的档次变高了,也根本不再插手丧葬,毕竟都是识字的读书人了嘛!(搞得好像其他人不识字似得),所以丧葬也被一些神职人员接手。

说得越多,刘邦的心情就越郁郁,这种郁郁是随着徐志和韩信撤军回来更加重了。

“只斩首一千四百级?冒顿和宛国那边的骑兵根本不进行正面交战?”刘邦似乎记得蒙恬也透露了一些征北兵团那边类似的情况。

韩信蹙眉说道:“是的,他们现在并不与我们做正面的交战,整个过程都是在运动中进行。”顿了顿,带着思索,像是在自言自语:“我们的突击骑兵很难在运动战中追上完全的轻骑兵,必须想办法改变这种情况,不然战事极为可能长久化。”

刘邦不懂军事,他只知道一点,征北兵团那边打得越久,帝国重新将注意力转到西域就得需要更多的时间,而他们就会被拖在西域更久。

“宛国那边在战后派出了一支使节队伍。”韩信重新看向刘邦的时候,看到的是一副愁眉苦脸的表情。他说:“那支队伍中也有冒顿的人。他们似乎是想要与帝国取得和平?”

“啊?”刘邦听得一愣,比较困惑地问:“和平?什么和平?”

韩信并不关心那些,随口说道:“信并不是那么清楚,好像是宛国和冒顿愿意付出一些代价,寻求与帝国解除战争状态什么的。”

第1044章 都已经注定了?

不打正面战的游牧民族才是最令人头疼的游牧民族,那是一种长时间的躲猫猫,并且是在无垠广阔草原上的躲猫猫,想象一下这样的战争会进行多久?

刘邦是彻底的一脸苦逼模样了,他涩声道:“宛国和冒顿想要寻求和平?”

韩信漫不经心地说:“是的,至少我得到的信息是这样。”

“可能吗?”刘邦满满都是郁闷:“据我所知,陛下无比地想要解决冒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