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中央之国”的思想到底好不好,至少是能提升一种民族士气,但要是形成腐朽,后果远要比想象中来得更加严重。比如明明已经不是站在世界顶峰,因为“老子天下第一”的想法不思进取,然后被揍得满头包,脑袋快成了“释迦摩尼”依然不思悔改。

吕哲想要的国家思想是好战性,不是要培养一种目中无人的错误思想,那么去了解世界,认知世界就非常有必要,过程中吸取其他种族的优点变成自己的优势,那也是萧何提出让各个学校远行郊游之后会开心的原因。

斯巴达米斯并不知道自己眼前的人是东方帝国的皇帝,但是能看得出吕哲的身份非常高,高到哪怕是东方帝国的一个总督……哦,他以为郡守和帕提亚那边的总督差不多,不是那么清楚帝国的郡守只有治理地方而没有调动军队的权力。

希腊裔目前在很多地方都是统治阶层,不但在希腊半岛占据主体地位,连带中亚区域的统治阶层其实也是以希腊裔居多,那么希腊思想理所当然也占领了地中海乃至于中亚的思维主流。

斯巴达米斯在努力表现出一个勇士该有的无惧,他甚至以为自己只要表现得勇敢一些,那么就会得到眼前这位贵人的赏识。

实际上斯巴达米斯就是在按照希腊思维做事,包括他蛊惑同一个矿场的奴隶暴动,一切都是为了想要吸引帝国的重要人物过来。

按照斯巴达米斯本来的计划,他将会率领一帮奴隶在解决掉矿场的监工之后固守矿场,能够坚持得越久越好,能够杀伤更多前来镇压的军队自然也是最好,充分表现出自己武勇的一面的同时,还要表现出非凡的领兵能力。

在希腊思想中,一个能够团结起一帮人的领导者,特别是这名领导者有着过人的武力,任何的老爷都该以取得这样的人效力为最终目标,来展现自己的仁慈和大度,或者是对于人才的欣赏。

在华夏思维中其实也有类似的例子,也就是上位者欣赏某些人,惩罚一番之后争取勇士为他效力,从而免除了他们的冒犯,用这样的行为提高自己威望的同时,还能吸引更多的人前来效力。

斯巴达米斯的计划在一开始就出现了失误,矿场中有大概二三百是来自地中海或是中亚区域,有大半是与他共同效力于冒顿,后面被冒顿推出去当炮灰,然后投降给了帝国大军当战俘的那些人。

除了三百左右出身于地中海或是中亚的族裔之外,矿场的另外一千多人是敌军大军在北疆俘虏的草原胡人,有大概二百余人是很久就成为奴隶的百越族裔。

斯巴达米斯成功地利用了矿场监工的懈怠发动了第一波袭击,是在第一波攻击中杀掉了六名武士,想要杀掉另外那些武士的时候,他想象中矿场监工突然遭遇暴动应该是被吓懵了的场面没有发生,那些武士在一愣神之后不是转身逃跑,武士们是大呼小叫着召集没有值班的同伴,同时也展开了反击。

一切似乎都跟计划中想象的发展不一致,在斯达巴米斯想当然以为其他奴隶也会加入到暴动中的事情竟然没有发生,或者应该说加入暴动的人比想象中少,大多数奴隶是远远地躲到一边去,哪怕是斯巴达米斯用着半生不熟的帝国话邀请,或者是更加不熟的草原语言胁迫,那些该躲得远远的人依然是冷眼看着,甚至是发生了奴隶站在矿场武士那边攻击他的人。

与斯巴达米斯一同在第一瞬间暴动的那三百多人,在矿场武士和站到帝国那边的少部分奴隶,于激战中被杀了近六十人。这些暴动的人也错误地估算了帝国军队的反应速度。

斯巴达米斯在暴动之前可是专门进行过了解的。他得知的信息是,帝国的精锐大军,也就是那个什么国防军都是在帝国边境,更加精锐的禁军只会待在这个帝国的皇帝身边作为拱卫力量,地方上的驻军是这个国家的二线部队和一些叫公安的家伙。

地中海文化里面没有什么国防军、禁军、郡县兵的概念,他们甚至是没有固定的国家军队,每次需要的时候是国王统治贵族,然后由贵族来集结私军,最后集中起来成为一支临时听从国王的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