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虽然被称作百家,可实际上学派并不止有百家那么多,每一家学派中甚至还会因为思想和对某些事情的定义不同有区分,因此每一家学派中也会有诸多的分支。
秦末时期正是儒家学派抬头的岁月,儒家众多先人的努力,再加上当代有许许多多致力于将儒学发展壮大的人,儒家在秦末扩散的趋势非常快,一度造成一种每个城市必然有儒家,儒家在每一座王城也必然有大儒的现象。
儒家喜欢引导舆论,让舆论变成对自己这一方有利的一面,也即是所谓的舆论操作,善于使用舆论来操控升斗小民,以达到影响官方的一些目的,这正是任何君王所不喜的,因此儒家也里经过多次的磨难。
“这些家伙被警告了那么多次,所幸的是他们没有将计划付之行动。”
“是啊,他们计划了好几次,要引导舆论以壮声势,都是被在朝为官的大儒制止。”
“帝国可是有舆论管制法的,虽然还没有真正实行过舆论管制,可是律法上写得非常清楚。”
学派众多,儒家认为自己没有得到该有的待遇,但是儒家至少是从官方获得资源相对多的一家,其它学派有的甚至只能领最低的资源,大多数人只当儒家是不安分守己,一些被儒家惹得烦了的人也不是没有等着看儒家倒霉的心思。
儒家一直有掌控一国的野心,自老子创建儒家以来,莫不是为了做官而在努力。说句很不客气的话,儒家是有许许多多的思想和学术,但是儒家的创建从一开始就是为了奔着做官而去,很多学派也打从心里认为儒家称作“求官家”更加实如其名。
“之前任何中枢都没有儒家的位置,帝国中枢的九卿中典客是儒家学派,一些儒生也位处重要位置。这样难道他们还不满足吗?”
“哈哈!儒家会满足只是几个高官?他们恨不得所有官员都是属于儒家,其它学派全部滚蛋。”
“真是不可理喻的一个学派,他们是想做官想疯了!”
“等着瞅吧,要是他们没有忍住,去故技重施,呵呵……就等着看好戏吧!”
故技重施?这个词用得实在是太好了,一个词就讲明了儒家的一些黑历史。
儒家不止一次地操作舆论,在任何一个列国都重复操控过民间的舆论,可惜的是下场一直不怎么好,也因为儒家动不动就喜欢裹挟民意,一直为列国君王所不喜。
若说列国的君王只是不喜儒家,可是采取的措施也只是驱逐儒生,并没有手段太过强硬或是血腥,可是儒家也因此得到了一个错误的认知,认为君王不敢对儒家太过分,于以后的一件事情得到了血的教训。
嬴政还是秦王期间,儒家就在咸阳搞了一次轰轰烈烈的“舆论大作战”,起因是儒家看到了秦国的强大想要跻身进入秦国朝堂中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