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官那边的中郎将军团长们在面面相觑,他们已经知道裁军是太尉署和将军府进行,暂时不清楚的是太尉署和将军府关于裁军的方案是不是出自吕哲的授意,心里郁闷或是恼火太尉署和将军府事先不透露风声的同时,不免也被这个消息弄了个措手不及。
“王上……”季布满脸的不解:“国防军二十个军团之前已经在减少随军辅兵的数量,目前国防军的正规士兵和辅兵相加,数量好像是一百六十余万?”
吕哲对这些倒是了然于胸,点头:“数字有出入,但是不大。”
季布有那么点小心翼翼:“接下来会逐步减少各军团的辅兵吧?”
吕哲哑然失笑了,他当然懂得了季布想要表达的意思,那就是抗拒针对军方的裁减,宁愿完全针对辅兵的缩编来保留各军团的战兵,也不愿意正规战兵遭到缩减。
实际上吕哲也不是那么愿意十年之内让各军团的战兵缩减,可是他必须考虑到一个现实,现在不进行缩编,未来必然也是会进行缩编。
帝国是会无休止地进行扩张,但是扩张也会有一个阶段性,不是说不断不断扩张,吃下一块地方总是要能够有效利用,不光是只占领就算完了。
“未来……动用于北方草原的兵力只需要大概八个军团。”蒯通笑着阻止季布的插话,然后才继续说:“针对东胡那边也需要动用大概五个军团。”
“那就是十三个军团了啊!”季布可顾不了那么多:“既然北方草原和辽东那边还需要动用庞大军力,为什么要进行裁军呢?”
好些个中郎将军团长也是在大点其头,要说针对军方进行缩编,一些表现不出彩的军团长才是最需要担忧的。若是军队大规模缩减,一些没有得到表现机会的军团必然会是被下手的第一批,他们绝对不甘心没有获得表现之前就成了被裁军的对象。
“那只是一个预计方案,是一种考量。”蒯通似乎在众多中郎将的逼人目光下也有些压力了?他看一眼依然没有什么表态的吕哲,尽量用轻松的语气:“军队的二线部队目前占用了太多的青壮,民间的劳力有些缺乏了。一直保持庞大的兵员编制耗费物资实在难以想象,民间生产跟不上,暂时亦是不需要那么庞大的编制……”
“我们不是有屯田兵编制吗?”共尉突然说了这么一句。
帝国是有屯田兵的编制,从吕哲建军的那一阶段开始,屯田兵一直都是供应军队粮草的主力之一。目前有三十万的屯田兵一直奋斗在岭南那边,他们开辟出了一块又一块的田亩,数年的成果是为帝国在岭南那片荒凉的土地上增加了至少一百三十万顷的可耕作田亩。
“除开国防军的二十个军团,二线部队的编制确实没有必要保留那么庞大,太多的二线部队已经显得臃肿。”共尉一直都是一个温和派,但并不代表他不重视军方的利益。他话虽然说得模糊,可是态度已经相当明显,二线部队可以任由改编或者折腾,但是涉及到国防军必然会以理据争。
后面又有一些中郎将先后表达出自己的意见,无一例外都是维护国防军的利益。他们是看出吕哲目前并没有拿定主意,或许吕哲也正处于犹豫不决的阶段,怎么也该站出来表达自己的意见。
蒯通脸上没有什么表情变化,一直都是保持笑呵呵的神情。他不留痕迹地与吕哲对视了一眼,不再谈及裁军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