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南方的几个地区成功开发起来,可预计作为巨型产粮地的地区不会少于七个,如长沙郡绝大部分区域(既现代湖南),如岭南(含侵占的越南、老挝、缅甸等地的局部),如黔中那片开发一部分的平原,等等地方将会成为向帝国各地输送粮食的重要地区,因此向划定的开发区迁徙人口很有必要。
帝国开发南方并不是说不重视中原其它区域,只是考虑到中原等地已经耕作数千年,当地的土地持有也没有多少让国家有规划的空间,毕竟总不能将所有土地收为国有再另行分配吧?一旦真的进行土地收为国有的事情,就该是无数人站出来拼命,那个时候就该又是遍地烽烟,所以哪怕是没有南方的气候适合作为产量地的因素,光是土地的规划考虑上除了遍地都是国有土地的南方,压根就没什么其它地方好选。
另外,除开针对南方的产量地开发,吕哲也没有忘记辽东以北那片有个地方叫黑龙江,那一片区域可是有着数千里的平原,黑土地肥沃的程度令人难以想象,更加别提那边有砍伐不绝的森林,更有埋藏在地下的无数矿产。
说到矿产,经过两年的努力考察和探索,草原上果真发现了一个巨型的铁矿,最奇怪的是该座铁矿不少是不需要开采天然暴露于外,浅度开采能够获取的量也十分庞大,考察人员回报的时候有那么一句话,说是胡人放着天然宝藏不会利用什么的。
吕哲有计划过在草原建立兵工厂,他盯着地图看了半天才从一些参照物上瞧出来,原来发现矿产的地方其实就是现代的包头。不过不管是叫什么,他之前制定的计划总算是有实施的可行性,问题就在于有没有足够的人口和应不应当而已……
第0841章 错误的惊觉?
“各县都相续上报民情,普遍担忧的是雇佣和生产过剩问题。”
番贤对面坐的是共尉,两人早在八年前就认识,因为接触次数不多,互相之间只能算是朋友而不算深交好友。现在一个是郡守一个是中郎将军团长,番贤是一个月前就任内史郡的郡守,共尉却是先在陇西郡那边募兵后面率军到内史郡驻扎。
共尉所率军团其实是有两个,第七混编军团是由最先进入秦地的那批汉军就地成军,另外一个则是在陇西那边募兵,募而来的都有一身高超的骑马技术的士卒,再则就是陇西当地压根不缺马的关系,很顺利就组建出一支骑兵军团该有的规模。
骑兵军团的框架组建起来,骑兵也编制完毕,可是一直以来中枢并没有给予这支部队一个正式的番号。
什么意思?就是共尉千辛万苦组建出一支骑兵军团的规模了,马匹和骑士等等一些东西已经备妥,甚至是伍长、什长、队率、屯长这一级别的基层军官已经任命并到位,偏偏中枢那边一直没有委任别部司马、军侯、校尉、俾将、偏将、中郎将,就更加别提一支军团中必备的军法官、斥候官、情报官、典校长、长史,连带马镫、马鞍也一直没有配置,兵器和甲胄也似乎忘了。结果是,共尉把人和马都准备好,却是得不到来自中枢关于中、高层官职的任命和装备上的列装。
共尉有专门向中枢发过询问公函,得到的解释是,前线战事紧张,后勤也出现问题,为了保证前线各个军团的作战物资,给予新组建而没有正式番号的骑兵军团的一应物资将会延后。
好吧,只要是中枢会承认组建军团的存在,共尉也就算没有白辛苦,更不是心中想象的中枢猜忌什么的,那一切都好。再则,前线战事确实是有些紧张,大战爆发之前是该先保证前线军团的备战物资,他们这些还不知道会不会参战的部队,武器装备上的列装推迟就推迟吧。
大概是在二月前,共尉总算是得到了调动的命令,说是部队被规划为征西军团的预备队,以备蒙恬战事不顺的时候作为援军。这一次部队从陇西郡那边来到内史郡,其实是要在渭水边上接受给养,也就是领取一些物资,另外就是迎接从南陵那边来的一批军官。
南陵来的军官是共尉急需的一批人才,那些军官都是各支部队立功,或是被推荐进入帝国军事院校深造,大部分人都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再经过院校的培养,这么一类军官其实是各支军团抢破脑袋都想要的人。
有了中枢派来的一应中、高层军官,那么番号当然也是正式下达,陇西募兵组成的骑兵军团被确定番号为第二十骑兵军团,军团长却是没有任命,诡异的是中枢任命共尉为西北都尉的同时,后面司马欣也发来任命,共尉不但成了内史郡、上郡、北地郡这三个郡的西北都尉,还成了草原派遣军的后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