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米拉特斯作为动手者,他挑选一件又一件兵器对着固定在木架上的扎甲攻击,殿内金属与金属的碰撞带来了各种的响声。

扎甲固定在木架上和穿在人身上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姿态,木架可不会有什么曲线,也绝对没有穿戴在身上时能够发挥出的人体形态卸去力道的效果,结果就是在米拉特斯连续更换兵器的攻击下,甲胄不出意外地残破掉。其实哪怕是穿在身上,扎甲有各种各样将人体学考虑进去,也无法避免被破防的情况。

“如果没有差错,这种叫做扎甲的甲胄是这个东方帝国装备最多的一款甲胄?”

“是的,在草原上与匈奴等部落交战的东方帝国军队,他们大体是身穿这种款式的甲胄。”

“拿来实验的那件甲胄是一种轻甲,看来这位皇帝陛下并不将这件事情当一回事。”

“或许他是不了解这场会面的重要性吧?”

吕哲确实不知道来自远方的风俗,但是绝对不能说他不重视这一场会面,好歹也是三个文明的初次交流,是不是?

接下来又针对各类轻甲和重甲的防御力试验,一套换着一套,破坏起来也越加有难度,一直到最后的压轴,也就是一套精钢重甲被搬出来,无论米拉特斯再怎么费劲都没办法破坏了。

扶着腰,喘着气,米拉特斯摸宝贝一般地摸着精钢重甲:“价值连城,价值连城啊!”

是价值连城,也就意味着根本不是可以普及的玩意,事实上整个东方也就这么一套精钢重甲,还是被当成一套收藏品摆起来好看。

经过差不多十年的探索和研究,吕哲治下的大匠师们是研究出了一套冶钢技术,不但拥有硬钢也有软钢,若是知晓印度钢的冶炼手法和工序,会发现两套技术中有很多的相似之处。

乌兹钢……或者应该叫印度钢,它的制作方法是将黑锰矿、竹炭及某些植物叶子密封在一个陶炉里燃烧加热,当这些东西熔化后,其渣滓形成一团金属,然后将此金属反复熔化、冷却四五次,然后才炼成金属块。

黑锰矿这种矿类在华夏本土也有,南方黑锰矿主要是一些伴生矿,数量极为稀少,倒是在燕地和辽东那边相对多一些,不过数量也十分有限,那么属于华夏文明的钢材冶炼自然就不是以黑锰矿为主。

目前帝国的钢材其实还是一种百炼钢的手法,于温度上和元素融合上下的功夫比较大,也是增加了冶炼的重复次数,采用相应的材料增幅来达到钢材所需的元素融合,因此相较起用黑锰矿制作出来的钢金属来说,两种钢材从元素和花纹上也就不相同。

可以肯定的是,吕哲这边的钢材金属绝对比不上印度钢,但是掌握工艺之后因为没有太大的原材料限制,他们的钢材生产量绝对要比受制于黑锰矿的印度钢高非常多。

能够量产的东西才是好的东西,不能量产的东西哪怕再好也是收藏品,不止是吕哲这么想,国家高层也是秉承同等理念,新研究出来的冶钢技术还有待提高,中枢也没有任何加大产量的意思。有这种思想主要是冶铁技术还是一种先进的科技,并且能够达到高产量的目标,铁制兵器的利用价值还没有完全被挖掘出来,离淘汰也不知道有多少距离,那么更精湛和高深的技术还是继续持研究态度,等待铁质将会被淘汰的时候再拿出来才是一件最合理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