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匈奴王和诸多部落联盟的单于,挛鞮头曼肯定也有些过人之处,不然光是依靠血缘注定坐不稳王座。他很清楚目前自己遭遇到的是什么样的困境,与汉军交战几年之后也大概摸清楚了汉军的战法,十分笃定近期汉军那边也会有大动作,近一次主动出击是想要打乱汉军那边的部署,也是想要掌握主动权。

河套那边的汉军一直在增兵,距离黄河源头不远处的汉秦联军也在增兵,一切都预示着华夏族群将要有什么大动作,头曼本来已经意动要听从一些人的建议,率领大军远遁前往西域,可是从草原上传来的消息让他有了新的想法。

好歹是匈奴王和诸多部落的单于,头曼怎么都能想到要是灰溜溜地逃跑会威望大减,威望这种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很飘渺虚幻,但是作为统治者谁不清楚一旦威望大减就是灾难的开始?

一个人为什么能够成为统治者?是因为血脉上的高贵,也是因为累积起来的威望。很多时候血脉上的高贵是建立在部族的强大上,威望却是一再获得某些成就才逐渐拥有,血脉上的高贵是成为统治者的前提条件,但是那是很虚的东西,只有威望才是团结或压服众人的根本。

头曼很清楚经过那么一系列败绩自己的威望已经降到最低,现在各部落各族群还听命于自己是因为匈奴各部还听从命令,不过匈奴各部听从命令也是一种长期养成的习惯或者叫惯性,那种统治其实已经脆弱不堪,那么表现出任何的软弱都有可能会被匈奴各部抛弃,特别是冒顿近期表现优异的情况下更是那样。

身为统治者哪怕是装也该装出强硬的一面,头曼不能让任何人发现自己的软弱,拉拢更多人的同时也在用暴虐的一面在努力保持威严。头曼不止是在做这些,他除了这些之外还要有所行动,那么哪怕是清楚不敌汉秦联军也不能消停,甚至是还要善于利用汉秦联军带来的压力,只有这样自己的王座才能安稳。

“吉脱已经集结起大军,丁零、呼揭等等一些友好部落也在集结大军准备南下。”头曼啃着羊腿,因为口中嚼着食物,声线其实已经有那么点含糊不清:“现在该紧张的是那帮南蛮子。”

羊毡大帐内满满都是吞嚼的声音,偶尔还有柴火因为燃烧发出“啪”的声响,匈奴人大将和众多部落的首领盘着腿,享受着不同样貌的女人的服侍。

“你们好好想想,怎么在接下来继续拖住那帮南蛮子。”头曼眼神扫视过去,一个又一个看那些沉默的首领:“也想想到时候怎么向北突进,联合草原的增援部队给予河套的汉军重创。”

匈奴小王子挛鞮吉脱在浚稷山集结大军准备来援救是能够猜测得出来的事情,丁零、呼揭、坚昆等等部落集结大军南下是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事情,不管是意料之中还是意料之外,整体情势似乎是在向着他们有利的一方发展?

说来也是了,汉军若只是夺回河套也就罢了,偏偏汉军对草原展露出了惊人的野心,不但将河套夺了回去,对广阔的草原也有占领欲望,表现出来的是要进军草原深处的架势,是汉军自己用行动刺激到了草原诸多族群,才让草原各部的反应那么激烈。

草原各部虽然自己征战不休,但那是他们自己内部的竞争,谁攻灭了谁,哪个部落被哪个部落吞并,那都算是“内部”的事情,汉军想要进军草原却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汉军背后的族群与草原上的任何一个族群都不同,不但是文化上的差异,也是习俗上的完全不同,要是让汉军攻占草原依照农耕民族的生活习惯必将能够开垦的土地全部变成农田,草原的风貌将不复存在,那样一来已经不是匈奴与汉国的事情那么简单,已经是草原民族和农耕华夏民族的全体碰撞。

“除开我们自己的部落,其他部落集结起来的大军……”呼延石兰是被头曼重视的匈奴大将,他放下啃得只剩下骨头的梆子:“……数量超乎我们之前了解到的情报,虽然他们是临时收拢了来自戎人和狄人的人口,但是三十万实在是太多了。”

草原上的诸多部落都是源自戎人和狄人,其实匈奴内部的许多部落也有相当多的戎人和狄人,毕竟戎狄是草原上的“土著”,早在曾经的大夏建立之前就在草原上栖息繁衍,像是匈奴的先民和相当多其他现在看似强大的部落,他们相比起戎狄才是外来者。

匈奴内部有自己的一个传说,相传他们的祖先也是大夏(朝)的臣民,属于大夏的一份子,后来是殷商攻击大夏,在殷商逐渐取代大夏成为华夏大地主人之前逃亡草原。